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金写作心路历程系列(一):基金申请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024/10/21 11:16:10  阅读:58 发布者:

经历了数次失败的基金申请,以我个人的申请情况,总结一下本次青基申请过程中的感受,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希望能够为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因为涉及非升即走的压力,这次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过年期间顶着很大的压力在写本子。中间崩溃过很多次,但是脑子里一直的想法就是没有时间崩溃了,痛苦中艰难挣扎的状态真的是现在想想都崩溃,也感谢自己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

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基金写作感受:

首先,选题是基金申请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基金申请的成败。选题应该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但不能脱离自身的研究方向。过往的失败经验告诉我,工作基础要足够支撑自己的选题,不要为了选题脱离自己的方向,不能为了选择新的方向而不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

在确定选题之后,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文献调研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我自己提出的个人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因为之前阅读了一篇nature上的文章,然后基于自己的基础,继而引发的一个idea

很幸运参与了基金写作沙龙,“灵魂五问”这个思路真的很受用,我在整理整个项目申报书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回答灵魂五问。迷茫过,但是没放弃过,当我最后定稿的时候灵魂五问其实真的有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下面说说自己的申请书的撰写感受吧。

首先是立项依据部分:立项依据是申请书的开篇,也是打动评审专家的关键部分。在这一部分,详细阐述选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突出该课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实际上,之前我更多的关注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案方面,今年我通过详细研究前一年的评审意见,感受是要先抓住评审专家的注意力,就要在立项依据中突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立项依据中做明显的突出,可以通过小标题的形式以及图示的方法,强调问题,吸引评审专家注意。跟研究内容相扣,达到逻辑闭环。立项依据部分,把重要的能体现自己思想的句子加粗加重,但是不要加粗过多,不然加粗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之前一直执着于研究内容部分,经过写作沙龙的培训后今年用了很长的时间在立项依据部分,写作的逻辑、结构均有了大幅转变。

其次,研究内容。有的老师习惯先写研究内容再写立项依据,我觉得两者都可以,因为都是有了一个要研究的框架后着手写的。其实立项依据写的能够让自己满意了,后续的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毕竟二者要达到逻辑闭环。

在研究方案方面,我今年没有进行大篇幅修改,因为我所提出的方案是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结果和前期研究的基础而来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写的很清楚。在这一部分我的感受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能够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为了评审专家更直观地审阅研究方案部分,今年的方案几乎都添加了图示的方式,就用比较简单的图呈现出来自己的核心观点就可以,让专家能够读懂。技术路线的话我的感受是不要搞得太复杂,核心观点体现出来就可以了,太复杂了倒让人觉得结构不清晰,可以参考下优秀的基金本子。

创新性:创新性一定要紧扣研究内容,突出项目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强调项目相对于现有研究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这部分大家都很清楚他的重要性,是评审专家着重看的一部分,相当于用短短的两段话把自己的独特性的观点展示给专家,再一次加深专家对本子的核心观点的印象。

研究基础部分:今年也做了大的修改。之前更多的是罗列自己的研究工作,今年也重新做了结构的变化,所有的研究基础都是针对自己的项目书来写的,所以要进行归类阐述,环环相扣,打动评审为什么我能做。再有就是一定要有预实验,表明自己已经着手在做了。

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很重要,在写完本子的很长时间我都没想好题目,通过网站去查了之前其他人中的项目书题目,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以及和自己不管是材料或者应用相近的一些本子的题目拿下来,思考、借鉴,总结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可以思考多个,找找其他同事或者老师,给提提意见。

以上是我本次写作的时候涉及到变化比较大的部分,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的一个思考。但我觉得重点不是写作,而是修改!修改与完善是重中之重。要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修改本子,所以初稿要提前着手准备!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是一个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要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尝试邀请几位不同领域的同事审阅自己的本子,重点关注他们能否get到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那就说明自己写的还是没有突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早着手准备,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改和完善。写完不是重点,不断地修改才是重点,什么时候把写的能把自己说服了,什么时候才是结束。最后提交前,几乎每天都在读自己的本子,每天都在改。

我个人的感受是,通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申请书的质量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的,主要是逻辑更清晰,论证也更充分。

再有就是好好研究一下专家的意见,有时候能从他们的评审意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去年一位专家说我的思想有独特性,但有一位专家建议进一步突出研究思路和现有研究的区别,突出研究思路特色。所以显然我思想是没问题的,但是写作肯定没把这部分突出出来,不能指望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挖掘你的核心观点和独特性来,而是要在各个环节中展现出来。

所以今年我的基金与前一年的创新思想近似,但在去年的本子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深度的整合。基于评审意见,重点在于让评审专家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创新点,自己的独特性。

因为自己基金申请失败了好几次,是基于个人的感受来写的总结和感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希望给大家有个借鉴。

最后,送给一路披荆斩棘的我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转自科技写作沙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