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的方法与案例
一、关于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2.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
3.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4.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二、关于“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围绕课题名称,好好考虑一下核心概念有哪些。
界定思路:一般性含义(经典解读);在本课题中的特殊含义(校本解读);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地界定。
不能照搬照抄词典上的解释,而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你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你的思想和观点。
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更要进一步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境或空间。有些核心概念的内涵众所周知,不必再多做解释,而应把笔墨更多地放在对概念关系的阐述上。
最后,总说一下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及理想的达成状态,呈现课题的立意。
教学设计: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指根据高中学段的学情状况(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义务教育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尊重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特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遵循高中语文学习的规律(自主合作探究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作出统筹安排的过程。
科学性:这里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要求——教学设计要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其中教学目标的明晰、适度,教学资源的优选与配置,教学程序的合情(学情)合理(教理),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主要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致力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反思与纠正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乱象,从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摸索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关于“同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研究的价值”
“同一研究领域”不等于“同一课题”,还包括同一研究领域内的不同课题。“现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在对“现状”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不是罗列。聪明地借鉴而不是贬低他人成果,没必要将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对立”起来,也不要“表白”过度。
“研究价值”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根据课题性质而定,表述时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能说清的充分说,把握不住的不乱说。可结合“现状”分析一并表达,也可单独表达。
课题研究价值:
1.现实的针对性。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纠正教学设计的乱象,提出科学规范的设计要求,具有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2.理论的建设性。本课题研究将从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摸索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丰富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3.素养的提升性。本课题着眼于对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教师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促进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的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要指向课题所想解决的特定问题。
研究目标的表达要概括化,体现一定的抽象度,能够被整体把握。
研究目标一般可从理论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维度,分别描述 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结果状态以及研究以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状态。
2.研究内容忌面面俱到,忌工作话语,要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思考和选择,以子课题名称加研究要点的形式表达,以体现研究个性和特色。
3.研究重点就是对研究内容再聚焦,从中再选择出最能体现课题核心思想、研究个性和特色的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促进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认识和重视,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效益,具体如下:
1.普及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并尝试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理论。
2.自觉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探索并形成若干科学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样板及具体操作方法。
3.揭示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4.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分析教学问题和学生需求,选择教学目标,对目标达成进行创造性的决策,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研究内容
子课题1:《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他们周围的事物与现象,探索开发和选 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内容,设计活 动方案,形成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系列,逐步积淀成我园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特色。
子课题2:《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途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研究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活 动的途径。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尝试、游戏等途径,亲 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启蒙性的科学知识,获取科学 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幼儿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充分体 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子课题3:《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角色与作用的研究》
研究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怎样正确地成为幼儿科学探究活 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主要包括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目标 的把握,对探究过程中观察、猜想、实验、记录等各环节作用的认 识,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
研究重点: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和途径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研究重点:探索并形成若干科学的普适性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样板及具体操作方法。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要素,考虑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研究并摸索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文本体式及不同课型的科学的设计方案,并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法。
五、关于“研究过程、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为达成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的总体认识。研究过程:整个研究的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性成果的综合表述。
研究思路:要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不仅要选择,而且要具体设计。研究方法可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其他内容一并表述,也可单独表述。
研究思路:就是如何开展研究。或者是“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研究措施 ”
从申报的研究方案看,应侧重于前者。
从立项后的研究方案看,就侧重于后者。分别举一例:
研究思路:在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提出问题,预见问题解决的结果,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校正,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思路如下:
1.宏观与微观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抓住典型课例,抓住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深入探讨研究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问题。
2.理论与实践互补。
本课题的侧重点是实践研究,但实践绝对离不出理论的指导。在研究中,我们会坚持以对新课程理论的反思和对新的有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吸纳,来引领我们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思考。
3.横向与纵向交叉。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当下我校我市及我省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问题又是一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因此研究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普遍存在,又要着眼长远。
(一)操作要点
1、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知识和经验及本园实际出发,开发和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形成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学活动系列,逐步建构科学活动特色篇。
2、探索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方式。
3、研究在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怎样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 导者的方法和途径。
4、创设富有科学探究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和区角活动环境。
5、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全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明确幼儿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和特质,围绕总课题制定相关子课题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2、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活动;定期举行探究式科学活动园内观摩活动;每学期安排专家来园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
3、鼓励教师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逐渐从实践上升到理性,探索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规律。
4、设置局域网,每班配电脑,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和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组教师搜寻、查阅资料提供保障。
5、与小学部密切沟通,确保实现“幼小一体化”的构想。
6、聘请吴江市教科室主任徐炳荣老师、钱金明老师、吴江市幼教教研员许潮萍老师、苏州市教研室戈柔老师做顾问,以弥补课题组成员理论造诣不高之缺陷。
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2~2006.8)
1、采用文献法,发动全体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幼儿探究式科 学启蒙教育做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的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2、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6.09——2009、01)
前期:(2006.09——2007、07)
1、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完成申报工作。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3、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对探究式学习活动内容、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及探究式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等进行初步的研究。
中期:(2007.08——2007、12)
1、健全学习制度,收集相关理论。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开展课题咨询工作。
2、及时总结,定期交流,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形成成果,完成中期报告。后期:(2007.12——2009、01)
1、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并付之实施,进一步对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积累经验,加以实践论证。
2、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举办优秀科学教学展示活动;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统计,收集并初步整理研究资料。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9.01——2009.06)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论文集、活动方案集、教学案例集锦等);撰写课题研 究结题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组织验收和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滤,确定本课题的研 究方向,并把其中一些新颖独特、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观点,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 课题设施方案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因而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本课题的研究。用实证研究法,可以更好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设计的成 效作出检验和评价。
4.行动研究法。
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 思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出现的相关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六、关于“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的含义:对支撑课题研究的思想、认识的概括性表达。
主要观点的形成:围绕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进一步提炼概括出几条主要的支撑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创新之处:可以从选题、思想、角度、思路、方法等方面考虑。
七、关于“预期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内容考虑拟形成哪些研究成果。
文本性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须与课题名称、核心概念、核心思想、核心内容高度相关。
成果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最终成果中必须有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关于“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表格中已从三个方面作了明确提示,按此行文即可。(参照评审书要求写即可)
转自课题立项解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