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长江学者:思政学科的研究范式是否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紧密?

2022/7/7 15:29:10  阅读:244 发布者:

本文是刘同舫教授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仁富教授的专著《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4月版)所撰写的序言。

  

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党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中形成的科学方法和领导艺术。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展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伟大事业和长期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现代教育进步的有效路径,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为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以及规范社会整体及个体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价值遵循。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也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所蕴涵的深刻理论智慧和思想境界进行挖掘与阐发,是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道路建设和具体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其独特的智慧与境界必定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用好、用活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理论教育,最大程度凝聚力量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

“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出场,也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看到了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摆脱殖民压迫的希望,开始全面、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要在广大工农运动和革命军队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开展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增强党和人民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从而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历史进程表明,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民族国家的发展血脉相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塑造一脉相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面临复杂国际国内局势的国情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与我党坚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话语的感染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引领下,人民群众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被强烈激发,以高度的积极性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但这一时期也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陷入被动甚至一度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危害。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诸多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束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成功指引我国社会迈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大道。21世纪以来,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继提出,表明我党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带领人民践行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围绕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更加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坚持在现实过程中发掘其内在科学规律,明确体现其实践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向,始终将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实现人们共同的中国梦深刻关联起来,从而推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进入新境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展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形成了明晰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后逐渐具备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发展方向。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重视,且在学科领域具备了完善的教材体系和专业的话语体系,确立了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在学科知识生产层面,推动塑造和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的现实互动关联;在学科的人才培养层面,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在实践中守正创新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在取得相应成就的同时也仍有一些待改善的问题,例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是否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紧密、是否坚持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这些现实问题在学理上可以追溯为理论哲学思维的构建方式,着力于追求构造逻辑严密和演绎化的学科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创新的学科内部动力难以生成,与处于不断发展的、丰富的社会实践存有一定隔阂和脱节。

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强化教师队伍专业性等方面下功夫。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列讲话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绩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有思想、有内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也充分意识到了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但也应该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体系建构整体表现为静态特征,即便在反映和解决现实问题上呈现一定的灵活度,也主要来自于环境和实践的外在推动。该体系建构的主动性难以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学生思想状况缺乏调研而影响教学针对性,对教学内容缺乏领会研究而削弱教学应有质量,对优质资源利用不充分而耽延教学的表里并进,对教改模式总结与推广不够深入而导致理论脱节实践,没有扭转“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模式而消解教研动力,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及其思维尚未与实践之间形成深度互动和融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仍有待高校内部力量与社会外部力量的多重努力、协同并进。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不失为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持续推进,有效回应和解决了目前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该书汇聚了作者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悟和智慧思索,体现了作者紧跟新时代节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课题的理论敏锐性和学术创新性。通读全文,不仅感叹作者流畅精炼的语言功底,也更加折服于书中文字所蕴含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首先,该书具有研究视野和研究问题上的前瞻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在标题中就体现了对新时代背景的把握和捕捉,全书展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引论”(上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问题引论”(下篇),布局合理、视野开阔,整体内容上体现了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最新资源以及洞悉最新思潮等优势。作者在一个较为前沿和开阔的视角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四大特性的阐释与话语体系建构之间关联起来,把握其回应社会实践和发展问题的内在逻辑,确证了新时代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体系与实践话语体系的对应关系研究,推动了其学科话语范畴的创新以及学术发展。

其次,该书在阐释具体问题时具有创新性。例如,作者将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特性,并具体论述了这四大特性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内在逻辑,对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贯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前提下,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宣传和重复,而是在深刻解读相关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科学内涵及其必然性,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与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发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合力,深切表达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融通性的时代诉求。

再次,该书创造性把握了新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三重向度及其学术发展的方向。在理论抽象向度上,旨在推动其理论体系和特殊话语体系的构建,该书提出了要创造性凝练新概念、新范畴以及新话语,力求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解释链条的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话语和文本话语新体系的建构;在实践应用向度上,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下性和时效性的体系应用研究,该书明确指出要在实践中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刻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对社会实践问题的回答、应对和突破的程度,显示以实践哲学思维方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动起来、用起来的发展方向;在创新学术发展的向度上,重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抽象与实践应用双向推进的学术发展路向,该书将思想政治教育四大特性视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推动形成本学科的说明书、解释学以及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话语体系的学术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与其哲学思维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创新与功能研究同步发展。

最后,该书体现了极强的问题意识。作者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问题,在此过程中形成不断深化的理论聚焦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仅极力克服了理论研究中出现的表面化和重复化困境,而且在面向实践,回归理论的途径中解读并回应了相关问题,展现了自己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多年研究经验后的理性思考,也对启发读者的心智,加深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的理解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佳作,极力推荐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希望从该书中收获新知与理性。

特撰以上,是为序。顺祝仁富教授的新作问世,并预祝他今后取得更大的学术成就。

刘同舫

转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