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立意:一切得来并非容易
2025/3/20 14:41:27 阅读:26 发布者:
常有同学和我讨论他们的论文选题,在他们不知道能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会根据他们研究的话题,提出一些切合实际也确实可行的研究议题。
然而,这里有两点不好。其一,我每次提出这些可尝试的议题时,其实已经在无形中熄灭了其他研究发问的可能。因为人的大脑总是趋向于更舒服的选项,于是这些同学大概率会按照我指出的方向继续探索。尽管我已经反复强调,我的提议不一定是最优选,甚至也有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是超过半数的同学都还是会沿着我提出的思路走下去。其二,较之于上一条而言,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不少同学会觉得,原来找到一个值得一写的学术议题是如此简单——甚至不到半小时的聊天就能解决。据此他们以为,这一切只靠灵光乍现,而以禾能提出这些议题的原因是,以禾脑子里的灵光乍现得比较多一些。所以,“我为什么没有问题意识”成了同学们的常见问题,却很少被反思。
在过去这些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年都有太多次。尤其是很多同学论文写完了,临近毕业盲审和答辩,突然集中跑来找我看论文,他们觉得自己写了个某度百科,没有问题意识,想知道该怎么修改论文才能使其焕然一新,直接上升好几个等级……每次我都想对这些同学说,你都写完了,我还能说些什么?明天后天交论文了,难道让你重写,重做研究吗?一切已经没有回天之力。
我曾经无数次地强调,想要有问题意识就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并且勤做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反复对焦在可能的研究议题上,最终得出一个确定可做的学术问题,一个真问题。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方法。如果你在开题前就没有读够文献,之后也一直没有读够,那你在文章成稿的时候没有问题意识当然合情合理。问问自己,那些时间都用在哪里了?论文的写作和学术问题的讨论是“夏虫不语冰”,如果你只看过百科级别的常识性内容,或者本科教材类的通识性内容,自然不可能了解精深的研究都在探讨什么,你不会说出自己认知以外的话,也不会思考自己认知以上的问题。这是维度,是“次元壁”,除了靠坚实的学术训练和正确的学术方法,都无法轻易穿越。
而我之所以能在快速交谈的过程中提出学术发问,仅仅是因为我读过足量的文献。尽管大部分话题都不是我聚焦的研究范围,可是,我的阅读量之大,阅读范围之广和阅读程度之深已经足以让我可以非常专业地探讨这些问题。这些巨量的阅读是我在过去许多年来日耕不辍投入的功夫,我每天读每天想,并且时常复盘,这些当然都不是朝夕之间就达成的认知。
如果你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自己学科相关的文献都能有广泛和精细地涉猎,你也一样可以快速发掘议题。所以,你开始做了吗?
转自冠霖书院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