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撰写文献综述的十个简单原则

2024/9/14 9:09:29  阅读:9 发布者:

在当今科学界,文献综述的需求正与日俱增。这种需求源于科学出版物数量的迅猛增长[1]。举例来说,2008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索引的关于疟疾、肥胖症和生物多样性的论文数量,比1991年分别增加了三倍、八倍和四十倍[2]。面对如此海量的论文,科学家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审阅每一篇与其研究相关的新文献[3]。因此,定期对最新文献进行总结既有其优势,也变得愈发必要。尽管科学家主要通过原创性研究获得认可,但及时的文献综述不仅能带来新的综合洞见,往往还能吸引广泛的读者群[4]。然而,要使这些总结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以专业的方式来撰写[5]

从零开始审阅文献可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长期专注于某个研究问题的研究人员最适合撰写该领域文献综述的原因。如今,一些研究生院开设了文献综述课程,因为大多数研究生往往通过回顾已有研究来启动他们的项目[6]。不过,很可能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需要多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从查找和评估相关材料,到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从批判性思考到释义、评价和引用技巧[7]。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十个简单的原则,这些原则源自我作为博士生和博士后参与约25篇文献综述工作时的心得体会。这些想法和见解也来自与合著者和同事的讨论,以及审稿人和编辑的反馈。

原则1:明确主题和目标读者

如何选择综述主题?当代科学中有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参加会议和阅读文献来思考要综述什么。一方面,如果你花费数年时间来选择,可能会发现其他人已经抢先一步。另一方面,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主题才可能产生出色的文献综述[8]。一个好的主题至少应该:

引起你的兴趣(理想情况下,你应该遇到一系列与你的工作相关的最新论文,需要进行批判性总结),

涉及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许多读者会对综述感兴趣,且有足够的材料可写),

聚焦于一个明确定义的问题(否则你可能会涉及成千上万的出版物,使综述失去重点)。

潜在的综述想法可能来自提供关键研究问题列表的论文[9],也可能源于日常阅读和讨论中的灵光一现。除了选择主题外,你还应该确定目标读者。在许多情况下,主题(如计算生物学中的网络服务)会自动定义受众(如计算生物学家),但同一主题也可能引起邻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的兴趣。

原则2:全面且反复搜索文献

确定主题和目标读者后,开始检索文献并下载相关论文。这里有五点建议:

记录你使用的搜索词(以便你的搜索过程可以被复现[10]),

保留一份暂时无法获取全文的论文清单(以便稍后通过其他途径获取),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MendeleyPapersQiqqaSente),

在早期就制定一些排除不相关论文的标准(这些标准随后可以在综述中描述,以界定研究范围),

不仅要搜索你计划综述领域的研究论文,还要寻找已发表的相关综述。

很可能已经有人发表了文献综述(图1),如果不是恰好涉及你计划探讨的问题,至少也是相关主题。如果已经有几篇或多篇关于你的问题的文献综述,我的建议是不要放弃,而是继续进行你自己的文献综述,

在你的综述中讨论先前综述的方法、局限性和结论,

尝试找到前人综述未充分涵盖的新角度,

纳入自先前综述发表以来积累的新材料。

在搜索相关论文和综述时,通常的规则适用:

力求全面,

使用不同的关键词和数据库(如DBLPGoogle ScholarISI ProceedingsJSTOR SearchMedlineScopusWeb of Science),

查看谁引用了过去相关的论文和书籍章节。

原则3:边读边记

如果你先通读所有文献,然后才开始写综述,你需要过人的记忆力来回想每篇论文的内容,以及阅读时的印象和联想。我的建议是,在阅读时就开始记录有趣的信息片段、关于如何组织综述的见解以及写作思路。这样,当你读完所选的文献时,你就已经有了综述的初稿。

当然,这份初稿仍需要大量修改、重构和深入思考,以形成一个论点连贯的文本[11],但你将避免面对空白文档的困境。在记笔记时要谨慎使用引用,如果你暂时从文献中直接复制,务必在最终稿中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从一开始就要小心注明参考文献,以避免错误引用。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将为你节省大量时间。

原则4:选择适合的综述类型

在阅读文献并做好笔记后,你会对可用于综述的材料数量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这可能是决定写简明综述还是全面综述的好时机。一些期刊现在倾向于发表聚焦于最近几年研究的较短综述,限制字数和引用数量。简明综述并非次要综述:它可能会吸引更多忙碌读者的注意,尽管由于篇幅限制,它不可避免地会简化一些问题并忽略部分相关材料。全面综述的优势在于有更多自由来详细探讨特定科学发展的复杂性,但可能会被放入"待读"的重要论文堆中,供没有太多时间阅读专著的读者参考。

简明综述和全面综述之间可能存在连续统。描述性综述与综合性综述的二分法也适用。描述性综述侧重于每项被审查研究的方法、发现和解释,而综合性综述试图从审查材料中提炼共同的观点和概念[12]。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性综述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区别:叙述性综述是定性的,而系统性综述试图基于已发表的证据检验假设,这些证据是使用预定义的协议收集的,以减少偏见[13],[14]。当系统性综述以定量方式分析定量结果时,它们就成为元分析。不同综述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仅取决于所收集材料的性质和目标期刊的偏好,还取决于可用的时间和合著者的数量[15]

原则5:保持重点,但扩大影响

无论你计划写一篇简明综述还是全面综述,保持重点都是明智之选[16],[17]。仅仅为了包含而包含材料很容易导致综述试图同时涵盖太多内容。保持综述重点的需求对跨学科综述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其目的是弥合不同领域之间的鸿沟[18]。如果你正在写一篇关于流行病学方法如何用于建模思想传播的综述,你可能倾向于包含来自两个母体领域的材料,即流行病学和文化传播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必要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点明确的综述只会详细处理流行病学和思想传播交叉点的那些研究。

虽然聚焦是成功综述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一要求必须与使综述对广泛受众有吸引力的需求保持平衡。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讨论所审查主题对其他学科的更广泛影响来解决。

原则6:保持批评性和一致性

审阅文献不是简单的收集。一篇优秀的综述不仅总结文献,还批判性地讨论它,识别方法问题,并指出研究空白[19]。读完文献综述后,读者应该对以下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该领域的主要成就

主要争议领域

突出的研究问题

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成功的综述是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解决方案是邀请一组互补的合著者参与:有些人擅长概述已取得的成就,有些人善于识别未来的挑战,而有些人则有预测解决方案的洞察力。如果你的研究小组恰好拥有这样的团队,那么你绝对应该着手写一篇文献综述!除了批判性思考外,文献综述还需要保持一致性,例如在选择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现在时与过去时方面。

原则7:构建逻辑结构

就像一个烤得恰到好处的蛋糕,一篇优秀的综述有一些显著特征:值得读者投入时间、及时、系统、行文流畅、重点明确、富有批判性。它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结构。对于综述而言,研究论文通常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的结构并不适用或很少使用。然而,对背景的总体介绍,以及在结尾处重申涵盖的主要要点和关键信息,对于综述来说仍然是有意义的。对于系统综述,有一种趋势是包括关于如何搜索文献的信息(数据库、关键词、时间限制)[20]

你如何组织综述的主体内容,以吸引读者并引导他们通读全文?通常,绘制综述的概念图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使用思维导图技术。这种图表可以帮助识别组织和连接综述各个部分的逻辑方式[21]。这不仅在写作阶段有用,如果将图表作为插图包含在综述中,对读者也很有帮助。精心选择与被审查主题相关的图表和图形也可以很好地帮助结构化文本[22]

原则8:善用反馈

文献综述通常以与研究论文相同的方式进行同行评审,这是正确的[23]。作为一般规则,采纳审稿人的反馈极大地有助于改进综述草稿。以新的视角阅读综述后,审稿人可能会发现作者由于多次重读而忽视的不准确、不一致和模糊之处。然而,建议在提交前再次仔细阅读草稿,因为最后一刻对错别字、逻辑跳跃和混乱句子的修正可以使审稿人能够专注于提供关于内容而非形式的建议。

反馈对写出优秀综述至关重要,应该从各种同事那里寻求,以获得对草稿的多样化观点。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对论文优点以及如何改进它的看法相互冲突,但这种情况比没有反馈要好。对文献综述的多样化反馈观点可以帮助确定共识观点在当前科学理解格局中的位置[24]

原则9:客观地包含自己的相关研究

在许多情况下,文献的审阅者会发表与他们正在写的综述相关的研究。这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审阅者如何客观地报告自己的工作[25]?一些科学家可能对自己已发表的内容过于热衷,因此在综述中可能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发现。然而,偏见也可能发生在另一个方向:一些科学家可能过分贬低自己的成就,因此在审查一个领域时会倾向于淡化他们对该领域的贡献(如果有的话)。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既不应该是自我宣传的小册子,也不应该是竞争性自我否定的练习。如果审阅者能够胜任产出一个组织良好、条理清晰、流畅且对读者有价值的综述,那么在审查自己的相关发现时应该可以做到客观。在由多位作者撰写的综述中,这可以通过将一个作者的研究结果分配给其他合著者来审查,从而实现客观性。

原则10:紧跟最新进展,但不要忽视早期研究

鉴于科学论文发表的速度不断加快,今天的文献综述不仅需要了解研究领域的整体方向和成就,还需要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免在发表时就已过时。理想情况下,文献综述不应将刚刚在一系列即将发表的论文中解决的问题确定为主要研究空白(当然,这同样适用于较早被忽视的研究,即所谓的"沉睡美人"[26])。这意味着文献综述作者最好关注即将发表的论文的电子预印本,因为这些论文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出现在科学数据库中。一些综述会声明他们已经扫描了截至某个时间点的文献,但考虑到同行评审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修订阶段对新出现的文献进行全面搜索可能是值得的。评估刚刚出现的论文的贡献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几乎没有视角来衡量它们对进一步研究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不可避免的是,在综述发表后,来自各方的关于被审查主题的新论文(包括独立撰写的文献综述)将很快出现,因此可能很快就需要更新的综述。但这就是科学的本质[27][32]。我祝大家在写文献综述时好运。

自本科硕士论文百川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