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毕业论文盲审不通过?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2024/9/6 9:00:45  阅读:19 发布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代表着论文答辩的到来,前段时间,国内某高校教授发文直陈其指导的博士论文遭遇“恶意评审”,这个火药味十足的话题很快搅动了舆论场。

相信论文盲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通过论文盲审,以及如何避坑

一、什么是论文盲审

简单来说,盲审是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也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

二、外审与盲审的区别

外审是指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将论文送外单位的专家或同行进行评审,这些专家通常是与作者无关的外部人员,他们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外审是所有硕士都要接受的审核过程。

盲审是组织专家组审稿的制度,即匿名投稿,双方都不知道。盲审有教育部的复审,选几个送教育部,博士一般不受外部审查,全部盲审。外审有单盲和双盲。双盲外审就是自己不知道论文被送到其他哪里,但是学校和学院知道去向。所以基本上都是打招呼,只要不过分基本可以通过。不过教育部盲审不清楚会发到哪里去,所以要求很严,不容易通过。

博硕论文都是通过教育评审和校外评审后方可参加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决定是否通过管理答辩和是否授予学位。

三、盲审的全流程

1)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占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比例: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则视学校规定有所不同,每人送审两份。

2)研究生部根据每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分布情况制定出盲审方案,并交分管校长审批。

3)研究生部根据盲审方案,抽出需进行论文盲审的研究生名单,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核对无误后,将盲审论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学科所属学院。

4) 被抽出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的两天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硕士生论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论文一式三份,报送研究生处。

四、盲审不通过常见的原因

1、作者科研能力不足

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是衡量硕士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而作为教育成果集中体现的学位论文,其所反映出的科研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作者科研能力不足,是“不合格论文”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占比为 38%。从学科门类来看,这一问题在人文社科类论文中比自然科学类论文更为严重。

1)作者科研能力不足:

①文不对题。即论述不能很好地切合论题,甚至跑题、偏题。

②概念界定不清晰。即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界定不清晰,导致论述不清或研究内容不明确。

③论述不严谨、不充分,推理不严密。即论文论证缺乏严密性,论述单薄,没有根据论题进行充分论述与阐释;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或逻辑混乱,造成论文内容前后矛盾或有漏洞,致使读者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将受到质疑。

④理论性或研究深度不足。即论文在论述过程中,没有对论题的理论基础进行必要的分析介绍,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理论框架,使论述显得凌乱;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对深层次的研究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理论深度不够和缺乏学术性。

⑤研究重点不突出。即论文论述没有突出研究重点,缺乏问题意识,研究问题不明确,对论文观点缺乏提炼等。

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足:

①研究方法单一或不恰当。即由于论文选用研究方法较少,实验设计不科学,未使用该论题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等原因,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研究,体现不出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影响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②数据不够真实有效。即论文所运用的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足;数据选取不科学,甚至选取错误。

③样本选取的科学性不足。即论文在调查阶段选取样本的科学性和典型性不足,抽样方法不科学;样本量不足,难以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

3)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不足:

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不足即作者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4)论文结构不严谨:

论文结构是论文的脉络框架,只有建构好科学的框架体系,再充实以相应的研究内容,才能形成一篇较为规范的学术论文。论文结构的严谨性,是指论文各个章节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论文结构安排合理。大量“不合格论文”存在结构不严谨的问题,包括论文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章节设定逻辑性不强,论文章节拼凑痕迹明显。

2、论文规范性欠缺

论文撰写具有规范性是论文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本次学位论文抽检中,论文规范性欠缺是“不合格论文”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占比为29%。这一问题在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中更为突出。

1)格式不规范

格式规范主要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格式的规范。

2)语言不规范

“不合格论文”中,不少论文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口语化现象严重、写作不简洁、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错别字或翻译不正确等语言表达上的疏漏。

3)引证不规范

引证不规范也是很多“不合格论文”的共性问题,包括论文数据和引用文献没有标注来源,以及参考文献的罗列不规范。

3、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

 “不合格论文”在此问题上,主要表现为:

1)论文创新性不足,难以区别出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和创新点;

2)论文结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达到研究应该有的价值水平;或研究结论不可靠,研究成果价值很低。这一问题在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中更为明显。

4、文献综述质量较低

文献综述是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的书面论证过程。

文献综述的撰写,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水平。而在文献综述的撰写上,大量“不合格论文”都存在参考文献不足和综述撰写水平较低的现象,在论文存在问题中的占比为 8%

1)参考文献不足

参考的文献数量不足、阅读量不够,导致很多“不合格论文”对学科或论题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了解不够,无法全面评判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也无法准确把握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致使论文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或仅停留在资料和数据的罗列上,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高度。

2)文献综述撰写水平较低

文献综述撰写水平低,直接表现为文献综述结构混乱,没有对相关研究问题的研究脉络、研究进展和研究不足等问题进行宏观和深入的把握,仅停留在资料的罗列和简单的分析上,文献综述所得的结论无法支撑文章后续研究的开展,也无法体现当前的研究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推进。

5、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

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的不端正,也是此次论文抽检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有 7%的专家评语明确提到了“学术态度不端正”或“学风不严谨”。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是决定研究和论文质量最根本的因素。

主要表现有:

1)工作量不足,即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没有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而是仓促写成,敷衍了事;

3)存在抄袭现象,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或直接照搬相关的文献资料。

6、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

选题,即选择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选题,一是需要有新意,即有区别于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二是需要有关键性,即需要在学科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三是需要有可行性,即选题不能太难,要选择主客观条件基本具备,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研究目标的题目。

主要表现为:

①选题的意义不大,没有明显的研究价值;

②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无关,属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研究范畴;

③论文立题不规范,论题太宽泛或所述不明,没有聚焦论点,无法成文。选题所存在的问题,人文社科类论文相较自然科学类论文更为明显。

五、避坑小tips

1、选题方面:注重选题的实用价值,务必和导师沟通确定;

2、保持文献阅读习惯,日常的积累很重要,多看多写才能对所研究的领域有更深度的了解;

3、下笔写之前,要列出论文的提纲与导师沟通,不要闭门造车,要擅于利用导师资源;

4、论文标题不要范围过大,要有创新性;

5、论文摘要要精简、中心突出;

6、注重论文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有“拼凑痕迹”;

7、论文要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8、论文完稿要多轮检查,论文格式、用语不要有错误;

9、答辩前进行预演,控制好答辩的时间;

10、多与导师沟通,多与同门沟通;

11、善用工具提高效率。

自考博猫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