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规避“掠夺性期刊”

2024/9/3 11:11:52  阅读:19 发布者:

众所周知,掠夺性期刊作为期刊杂志界的一股泥石流,不断的侵袭本该严谨庄严的学术研究。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赚取作者的经费,因而对文章内容的质量并不真正重视,往往会缺乏严格的审查流程,有时会劫持有影响力的知名期刊来迷惑作者。

大多掠夺性期刊的潜在特征:

征稿范围涵盖生物医学和非生物医学领域——

1. 杂志网站上存在拼写和语法错误;

2.

模糊不清,看着像盗版物;

3. 网站主页主打推广哥白尼索引值,而非 JCR 影响因子;

4. 缺乏对稿件处理过程的描述,没有或只提供低质量的同行评审;

5. 要求通过电子邮件来提交稿件;

6. 没有撤稿政策等内容声明,一旦文章接收,再告知你巨额费用,想撤稿都难;

7. 收取文章处理费、版面费,承诺快速发表文章;

8. 声称是开放获取期刊,却未提及版权;

9. 邮件邀请你加入期刊编辑委员会;

10. 联系邮箱不是机构邮箱,而是类似 gmailyahoo163 邮箱等。

2017420日闹得沸沸扬扬的107篇医学论文被Tumor Biology撤稿事件,其余波至今未歇。在批评论文作者和惹事的第三方中介外,新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该杂志就是一份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谴责‘掠夺性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Tumor Biology除了未经学者同意擅自将其列入编委会(名不副实的同行评议),且每期都会发表大量论文,并收取高额“版面费”(1500美元/篇),但其审稿过程却又极其敷衍,显然就是一份掠夺性期刊的惯用“套路”。

掠夺性期刊“黑名单”

关于掠夺性期刊,早在2016Scholarly Open Access网站就已发布了相关名单(由于信息太多,下图只截取部分,全部名单可在后台回复:“掠夺性期刊”获取)。

“掠夺性期刊”部分名单截图

这是个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黑名单网站,也就是“著名”的Beall黑名单,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图书馆员Jeffrey Beall所创建的。上述的名单也是由Jeffrey Beall所整理。但是它已经于2017年年初被迫在争议中关掉了。

关于它的关闭,存在着很多争论。说实在话, Beall的黑名单网站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而被诟病,但这个是非常勇敢和有价值的一步。Beall的黑名单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关掉它却让学术出版生态圈中留下了个重要的空白。

鉴于此,Cabell的国际黑名单出现了!

https://cabells.com/

Beall当时是个人经营他的网站,并且他同时还有全职工作,非常困难地维护他的黑名单并要保证一致性和透明性。

Cabell的名单则是有专人负责来维护,因此可以保证它更加健康、一致性和仔细。当然,Cabell是在经营商业化的产品,也就是说这个名单是销售并有收入的。

另外,Beall本人公开宣布加入反对开放获取的行动,因此,他个人经营网站多少带有主观意愿,OA(开放获取)模式的期刊首先就增加了它被列入Beall黑名单的几率,这也是Beall黑名单被诟病缺乏客观性的一个非常大原因。还好,Cabell的名单貌似还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正确方向的一大步

相比较Beall的黑名单,这个算有很大改进的,当然还存在些问题,需要改进。我这里列出一些正面的信息。

黑名单的筛选标准是开放的,可免费获取。

列入黑名单的每一条后面会列出来最后被审核评估的时间,同时提供邮箱链接让读者去了解期刊详细信息。

每条也会同时提供一个链接可跳到Cabell的申诉政策。允许每个期刊每年进行申诉一次,并明确说明如何进行申诉。

另外这个黑名单聪明的一点,这个打分评级是针对期刊的,而不是针对出版商的。

举例来说,开放获取的期刊Advances in Biomedical Sciences被列入其中,违背了Cabell标准的5条,而同一出版商的另外一本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Research违背了6条。

对于被列入其中的每一条,会列出该期刊违背哪些内容分类而被列入列表中。

如:Acta Rheumatologica被放入以下分类中:“Integrity诚信”(因为出版商隐藏(或含糊其辞)其与营利公司的合作关系);“Website网站”(未提供明确出版商地址或者给出一个假的地址),还有“Business Practices业务行为”(期刊乱发邮件,给根本不属于该期刊方向的研究人员发信)。

还需要继续改进的工作

那这个列表还有些什么问题呢?

最严重的问题是,现在设置的黑名单存在与Beall黑名单共同的问题,是制定的标准无法将“低水平”期刊和“欺诈性、掠夺性”期刊区分开来。

因为Cabell所列的黑名单标准有些实际上是质量标准(例如:语言差、语法问题、明显拼写问题、没有明确的同行评议政策、没有电子保存的政策等)。

掠夺性期刊和不完善的期刊经常有些类似的特征,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是能说明是掠夺性期刊的意图。

虽然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开始报道“掠夺性期刊”的各种消息,但是这并未遏制住这类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在我国,也有学者建议有关部门做一份中国版的“掠夺性期刊”黑名单,凡是我国作者在“上榜”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一律不得作为学术成果,其版面费也不得通过科研经费报销。但“掠夺性期刊”打而不倒的根本,在于科研圈的确存在发表论文的庞大需求。别说“掠夺性期刊”,就算是那些非OA的传统正规SCI期刊,也时不时地爆出为发论文而造假的丑闻,比如前SCI期刊、曾经的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Tumor Biology,在2017年就因投稿人涉及伪造同行评议撤下了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间的107篇中国医学论文。

不可否认,这里有一部分制度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数量是一个最基本的评价标准,而很多科研人员正是靠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而解决评职称、科研业绩考核、获得学位等问题。因此在呼吁研究者们远离“掠夺性期刊”的同时也需改进现有的学术评价系统。

最后,希望我们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在增强识别“掠夺性期刊”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强自律,学位基金诚可贵,科研声誉价更高!

自蓝译sci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