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关键词歧义出发的选题指南

2024/9/2 15:02:40  阅读:12 发布者:

论文选题应始于实际情境,从其中汲取灵感,并将研究问题还原到实际应用中。然而,许多学者在选题时常陷入理论的抽象泛谈,导致观点难以具体实现,或者过于偏重实践案例,使论文缺乏理论深度。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在《学会提问》一书中对论证结构的见解提供了一些启示,为我们规划高质量论文选题提供了思路。

一、发现实践现象中带有歧义的关键词

在实际情境中,语言的使用是复杂多样的。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明确的含义,并且这个含义得到广泛认可,那么交流可能不会存在问题。然而,由于某些词汇具有多重含义,"矛盾/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可以从这些"矛盾/问题"入手,深化研究问题。

"公平"为例,有人可能指出,对某个个体不公平的对待应该得到补偿。在这个简短的论证中,结论和支持理由都很容易找到,但推理过程的质量却很难评估,因为"公平"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模糊不清。只有当我们了解作者所指的"公平"确切含义后,才能对其论证进行客观评价。

当然,在实际情境中,如果有人说话含糊不清,并不一定代表其做错或心怀不轨。实际上,一些文献,比如法律文件,故意保持模棱两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然而,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该避免陈述模糊的论证,特别是在选题策划阶段,需要认真考虑研究问题的价值,避免可能存在的歧义。

因此,在论文选题策划时,务必要求自己找出那些意义不明确的词语或短语,以确保选题的准确性。所谓的"意义不明确"是指在考察的论证上下文中,这些词语让人捉摸不透,需要进一步解释才能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否得当。

确定哪些词语或短语的含义不清晰,从而明确实际情境中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以表述的论题为线索,确定可能的关键词。比如,“高收入是否带来幸福感?”、“真人秀节目中的画面是否歪曲了现实生活?”、“大学学生宿舍的盗窃案是否呈上升趋势?”等等。

第二步:找出哪些词语或短语在确定理由是否支持论题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即找出推理结构中的关键词。上述论题中都包含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词组,如“高收入”、“幸福感”、“歪曲”和“盗窃案发生率”等。一个寻找关键词或短语的窍门是“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进行多重解读”。

二、基于关键词的歧义推导研究问题

找到意义不明确的词语或短语后,下一步是关注每个词语或短语,反复问自己“我是否理解其含义?”这种提问方法有助于澄清每个词语的确切含义,而不是假设已经了解。通常情况下,关键词通常不止一种明显的定义。

“大家牌催眠药:30分钟见效”这个广告语为例,其中蕴含了一个论题“应该购买哪种催眠药?”并隐含了结论“购买‘大家牌’催眠药”的理由:“30分钟见效”。短语“购买‘大家牌’催眠药”和“30分钟”相对具体清晰。但是,“见效”这个词呢?这个词是否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含义?如果说这种药很快“见效”,意味着它的效果符合每个看到广告的人的期望。因此,这里的歧义影响了是否听从广告建议的程度。

或许会有疑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记住很多词语的多重含义呢?实际上,不需要记住很多词语的含义,因为只有那些含义不明确的词语才有助于分析推理。如果要理解一个模糊的陈述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依赖这些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使用。这些词语在具体论证中的通常用法以及歧义词前后的其他词语和陈述,提供了潜在关键词句含义的线索。

另外,通过设身处地地想象某个词语代表的实际场景,也可以帮助确定某个关键词的含义。例如,“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出现滑坡。我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说他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在这个论题中,“教育质量”这个短语的意义非常重要,但上下文语境中无法推断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这时,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教育质量”可能的含义,如学生的平均成绩、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等。每种定义都蕴含着一种不同的衡量教育质量的方法,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这一观点的认同程度。

通过集中讨论关键词歧义现象,我们为论文选题的策划提供了坚实的实际基础。这一过程有助于确保选题具有实质性和明晰的研究问题,从而提升论文的深度和实用性。

自博士论文辅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