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论文摘要第二句的五种写法

2024/7/19 16:47:33  阅读:30 发布者: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在论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是引领读者进入正文阅读前的简要版剧情介绍,(更为重要的)它也是能否打动期刊审稿编辑们(包括外审专家们)的试金石,若无这一前提,见不了刊,读者阅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希望得到快速、高效、优质的同行评议,而撰写强有力的摘要是提高审稿效率的一种简单方法。之前,我们在《C刊论文摘要第一句的三种写法》一文中,简要就现实问题、创新点、设问手法三个维度展示了摘要第一句的表现方式。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分析我们能够体会到摘要的写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模版,但整体论述逻辑上却大同小异,其组成要素无外乎经常提及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发现(观点)”“研究结论等内容。而具体的铺陈(句式结构及上下句串联)形式也各有不同。就此,我们承接前文,再结合已刊C刊,来看看(期刊)论文摘要的第二句如何写。

一、直陈利弊:提供数据,给出明确结果

以《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与评价量表实证检测》(《教育研究》201604期)一文为例:

该文摘要的第二句(“……表明,63个题项能够分别归入量表中所包含的15个因子内……一致性较好)即直接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其表述逻辑,其承接上面第一句以全国五所高校的1517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SPSS21.0软件中……”,这里需要注意,第一句表述也是有所侧重的,研究背景省略不提,直接给出研究步骤,呈现了实操过程。过程描述之后,(逻辑上)理所当然要给出结果性的答案。而后续人际支持维度与情境支持维度显著相关,均对学习行为维度具有显著影响的这一句,也是明确的结果,就整体的论述逻辑而言,可以统归到第二句的范围内。由此而言,我们所说第二句,并不是简单化、机械式地就标点符号而划归的,更多的还是侧重于体现组成摘要的某一逻辑要素。

二、内容介绍:承接背景,提供具体信息

以《对教育学四种反思意见的反思——兼论教育学教育的维度与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1506期》)一文为例:

该文摘要中的第二句略长(一是……理论性薄弱,方法不科学;二是……定位摇摆模糊……;三是……;四是……”),结构上看是由四个小分句够成的。就逻辑而言,也很简单,就是对第一句围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有四种反思批评意见这个总结句的细化展开,虽然从措辞上看“…………”的表述偏观点性一些,但就其论述功能,其实仍是在展现研究背景。而随后的四种反思意见某些描述可能正确,共同的错误是把教育学知识看作……”才是研究观点。

三、呈现问题:突出转折,交代现实境况

以《多重制度逻辑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风险及其规避》(《教育发展研究》201606期)一文为例:

该文摘要整体篇幅字数虽偏短,但逻辑上比较通顺。第二句的然而,多元行动主体基于……”则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进行的转折。结合来看,第一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归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的是应然性上的意义价值,而第二句则是实然性的现实反差,即“……隐含了一定风险。而后续的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则体现的是针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四、混合叠加:背景即为问题

2016年,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第20期的《儿童的日常参与:一种观察教育的视角》一文为例:

该文的第二句,提出了儿童参与缺失是当前国内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而回看第一句的背景介绍,开篇就已经在体现现实问题了——“学校教育的发达同时……造成了……等问题。而这里的儿童参也可视为是在前面的大前提下的进一步具体化,即聚焦到了儿童参与(主体对象限定到了儿童,也进一步明确了儿童参与这一研究主题)。再结合后续的已有的关于儿童参与的研究,……”则是对这一现象所存问题现实境况的陈述。逻辑理解上是先由学校教育引出儿童参与,而儿童参与即是背景同时也存在问题。

五、流畅衔接:观点之前的铺垫、缓冲

以《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基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期)一文为例:

该文摘要中的第二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重复,其形成具有周期不确定性、潜在性与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就表述逻辑上有当如何理解呢?结合上下文而言,前面一句交代了教育制度的重要性。而后面一句当前我国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这明显是体现研究观点)。如若逆向思维,先把第二句忽略掉,直接一三两句对接,则表述比较突兀,缺少过渡。而就第二句的表述内容看,前半段是衔接引出了非正式教育制度正式教育制度(进行了分类),而后半段也可以说体现了一定的观点,即周期不确定性、潜在性欲影响广泛性。由此,可以理解为是(下一句)观点之前的铺垫。

以上五种写法也仅是基于具体案例的总结,诚如前文所言,摘要的要素(组成内容)是有所框定的,而具体落笔时的行文布局并非一成不变,但前后句之间势必是要体现逻辑关联的,由此说,摘要第二句如何写,也是个变量,既需要承接第一句的具体内容,又理应提前考虑后续第三句的表述情况。衡量清楚之后,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对应的适用方式再下笔行文。

支点学术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