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有什么作用?

2024/6/28 8:45:36  阅读:98 发布者: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有什么作用?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提出,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一、历史起源

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科学》(Science)上,首次提出了引文索引概念,并给出了影响因子的定义。其不仅对传统的分类法和主题法论文检索方法提出了挑战,关键是为论文评价提供了一个间接的工具,实际上就是以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间接评价论文的质量。

1963年,尤金·加菲尔德对影响因子的定义进行修改,重新定为期刊文章平均被引次数。从此,影响因子就从一篇论文拓展到期刊上,引文索引不仅用来评价论文的质量,还被用来评价期刊的质量。

而后影响因子的概念又历经数次演变,一直发展至今。

二、计算方法

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以202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影响因子IF2022年)=A/B

其中:

A = 该期刊2020年至2021年所有文章在202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 = 该期刊2020年至2021年所有文章数。

三、现实作用

目前,影响因子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影响因子也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决定投稿到何种期刊的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

因为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事实上,由于学科特点及研究广度,像生物、化学这类领域的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自然也就比较高。

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课题洞见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