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老生常谈的论文创新,究竟“新”在哪?

2024/6/27 18:11:30  阅读:9 发布者:

通常学术期刊编辑初审稿件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稿件选题是否属于该刊的报道范围;二是稿件的学术质量是否达到期刊的发稿要求,而这一条审查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稿件的创新性。

论文的创新性是所有论文写作方法中常被提及的一点,其重要性已成为老生常谈。但是,不仅学术小白,很多深耕学术论文多年的作者也很难界定一篇文章究竟如何才能被判定为具有创新性。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论文创新,究竟在哪?以及如何实现论文的创新。

论文创新,究竟在何处?

关于创新性的理解,按照创新这个词汇的起源来看,它最先出现在科学领域,后来慢慢扩展到技术领域,它最古老的形态其实还是在科学领域。但是,它在近代以来是真正出现在技术领域的,比如新发明、新技术。如果从它原始的起源来看,创新大概包括四种类型,如前文所述。从学术出版的角度来看,编辑有时候也会解释他对创新性的理解———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视角。一般编辑会从这四个角度解释创新性。编辑认为,你的论文要么有新观点、要么有新材料、要么有新方法、要么有新视角,这种理解对于我们对创新性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种理解会误导我们,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拆穿它。比如,你使用了一个新方法,但是你所得出的结论跟别人相同,没有编辑喜欢发表这样的稿子。再比如,你选择了一个新视角,但是也得出一个跟别人一样的结论,虽然你的视角是新的,但是仍然没有编辑会喜欢这样的稿子。

编辑审稿,如何判定论文创新性?

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稿时,通常会根据论文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这三块来进行判定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从而筛选淘汰掉不符合要求的文章。

1.根据前置部分判断稿件的创新性

稿件的前置部分主要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根据题名提供的信息,可以初步判断:研究的对象是否属于新的东西;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常规方法还是作者独创的新方法;作者是提出了新理论并进行了验证,还是将已有的成熟理论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者是将已有的成熟理论加以应用;得出的结论是全新的结论,还是对前人已提出结论的复述或是对前人结论的否定。而根据摘要中提出的研究目的可以基本了解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进而判断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新意。

2. 根据主体部分判断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引言会对研究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即使编辑对该领域不十分熟悉,但通过阅读引言,也能大致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而编辑在阅读正文时主要验证以下几个问题:是否按照引言中提出的方法和思路开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性;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理论推导过程是否是该论文的贡献;理论推导是否严谨;试验研究与理论研究是否互相印证;研究过程是否能得到文中给出的结论。最后,论文的结论可以快速确定其主要贡献并据此判断创新性;但有的稿件如果仅看其结论貌似创新明显,而仔细推敲后也能发现问题。

3. 根据参考文献判断论文的创新性

通过挖掘参考文献中隐含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判断论文的创新性。科学研究应该基于最新成果,因此,稿件所著录的参考文献应该是最新的文献。此外,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有完备性,即所著录的文献不仅应有作者所在单位及自己的成果,也应该包括其他人的成果;不仅应有国内的成果,也应有国外成果:总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都应该被引用。同时,对所列参考文献中与论文本身相似度较高的文献,特别是作者本人已经发表的成果,编辑会仔细把原文与稿件进行比对,以找出二者的区别,如果难以找出二者的区别,或者区别很小,可以基本认定该文为重复发表或者抄袭。

作者写作,如何达成论文创新?

选题创新

如果你个人在某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你觉得某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应该在于某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很少有人注意此方面研究而你首先开始,那你的文章就创新。

但是这类创新需要多年的累积和睿智的行业眼光,因而对于那些没有足够领域研究经验的作者来说二次创新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可以找几篇和你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并进行融合创新。这种方法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第三种是经验累积法。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留意观察社会生活,关注某一方面实践成果,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化成自己的创新思想,找出论文选题。

写作创新

写作上的创新,最佳的便是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是在新的领域或者新的方向上得到突破,找到新的出路的一类论文。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

因此,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以及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这两种方法更为常见。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作者对于已有的课题的了解程度,只有在十分熟悉课题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新的视角。因此日常的积累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麦德辑学术编译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