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关键决策

2024/6/21 15:00:10  阅读:20 发布者:

人们普遍认为,博士生和硕士生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博士生通常具备自主选题的能力。然而,对于硕士生而言,掌握自主选题的技能同样至关重要。在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时,导师通常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仍然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因此,无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选题都是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同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选题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然而,选题中也存在一些共性。一般来说,学位论文选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选择研究方向,微观层面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方向的选择

选择研究方向涉及到在特定学科内确定研究领域的关键决策。在学术界,每个学科都包含着多个研究领域,这种选择尤其突出在科技哲学领域。科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拥有众多的分支和研究方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方向的选择不仅对于个体学者的学术发展和学术生涯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学位论文的完成难度和质量,尤其是对于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或者未来有意从事学术性质工作的博士生来说,具有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

通常情况下,选择研究方向是基于个人兴趣、已有的知识基础、师承关系、研究条件、学术环境以及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在这些因素中,有三点特别值得重视:

1.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

选择研究方向必须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研究方向的选择与研究课题的选择有着显著差异,前者通常是长期稳定的,而后者则常常变化无常。理想情况下,一个学者应该长期专注于一个研究方向,持之以恒,而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深入研究,直至成为该领域的中流砥柱。而在具体研究课题的选择上,则应灵活变通,根据时代需求和研究进展进行调整,但始终围绕着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展开。

研究方向的选择,应当倾向于富矿绩优股,即选择具有巨大开发价值或增值空间的研究领域,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科发展趋势的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也包括易于变化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包括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等,它们虽然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变化通常较为缓慢。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必须尊重这些因素,不可轻易背离。

另一方面,易于变化的因素则包括学科内的带头领域。在一个学科中,不同研究领域的发展往往不平衡,某些领域会领先于其他领域,并对其他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领域即为带头领域,其形成主要受学科知识发展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影响。选择研究方向时,应该瞄准可能成为未来带头领域的领域,这需要对学科的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而后做出明智的选择。

2.结合毕业去向

近年来,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等具有学术性质的单位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青年教师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时,他们的科研方向较为专注。然而,一旦步入工作岗位,往往会发现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需要与个人科研方向之间存在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了调整原定研究方向的做法。但由于这种调整往往是临时性的,缺乏充分准备,并且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外界诱惑的影响,因此导致了他们频繁地变换研究方向,陷入了一种持续的被动状态。最终,他们失去了一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变得极为被动。

针对这一问题,青年教师最好的选择是既要顾及所在单位学科建设的需要,又不轻易放弃初衷,在导师指导下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研究方向。他们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方式,尽量坚持原定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这种准备可以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进行。尽管考虑到就业的现实,个人科研方向与实际工作完全吻合的可能性很小,但在选择研究方向时,研究生仍应该兼顾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尽量考虑到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

当然,学位论文的重点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必过分追求与实际工作的完全吻合。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选择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方向相适应是非常有益的。

在易于变化的因素中,一个学科内的带头方向尤为重要。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在某一学科内常常不平衡。

3.有一定的自由度

在选择研究领域时,需要确保大脑能够自由思考,让思维得以自由展开。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而未知世界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和挑战,因此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保持自由。学术自由包括心灵自由和外部自由两个方面。

心灵自由意味着在从事学术研究时,思想要超脱于名利之外,能够摆脱各种诱惑的束缚,达到科学家竺可桢所说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境界。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淡泊名利,才能保持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涉及一个人的修养和思想境界问题,关键在于价值观的选择。

另一方面,科研方向的选择也涉及到外部自由。外部自由首先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思想观点自由。如果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就需要审慎考虑。其次,还需要具备从事研究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资料条件。

例如,有些领域可能需要进行社会调查或使用稀有文献,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就会陷入困境。此外,某些领域的统计资料可能存在不实或不公开的情况,这必然会影响研究的正常进行。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问题的选择涉及到论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在做出选择时,最基本的原则是确保选题集中在一个明确的上,避免陷入大而无当,浮泛不实的境地。大而无当意味着选题范围过于广泛。例如,在科技哲学领域,诸如《论思维》、《科技发展的规律》或《粒子论》等题目就属于此类。

选择这样的题目进行论文研究最终往往只会有虎头蛇尾的结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浮泛不实则指论文题目缺乏凝练的中心论题,虽然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但未能深入核心问题。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例如,研究某人的科学思想时,可能涉及其形成、内容、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却未能找到最具创造性和关键性的核心论题,从而导致论文内容较为散乱,缺乏深度。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犯选题过大和浮泛的错误呢?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未能充分意识到一般问题往往隐藏在个别案例之中。寻找一般规律往往需要从个别案例入手,尤其是那些在整体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个别案例。通过关键性的个别案例来寻找一般规律,正是选题需要汇聚到点上的真谛。二是缺乏问题意识。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即在现有理论和经验事实之间发现和捕捉矛盾。有些人可能缺乏这种能力,就像一个裁缝只是将面料剪成各种形状,却不知道要制作什么样的衣服,缺乏明确的目标。

在学术研究中,问题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即科学前沿或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它是所有人都尚未解决的问题,是科学上尚未搞清楚的问题。其次,它是比较成熟的问题,即其客观和主观条件都已经相对充分的问题。

最后,它是真正的问题而非虚假问题。真正的问题需要建立在正确前提之上,而虚假问题则是建立在错误前提之上。例如,在1970年代,大量关于关系的论文涌现出来。然而,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埋头钻研业务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因此就是。这个观点立即否定了那些关于问题的论文,因为它们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导致对关系的研究走入了误区。

综上所述,选择研究问题要将焦点集中在上而不是滞留在上,这个就是论文的核心观点。例如,《论真理》若停留在上,那么,《论真理是简单的》就是集中在上;同样,《评戴震的知识论》若滞留在上,那么,《评戴震的德性资于学问说》则是聚焦在上。选题集中在上,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经过充分研究的结果。只有在对一手资料和大量二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发现上存在的亟待研究的关键,这个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新意

确定具有新意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它们可能是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或者是以前有人研究过但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的,甚至是已经有人认为研究透彻了但仍存在分歧的问题。

此外,具有新意的问题可能是需要纠正、补充或重新审视的问题。准确来说,具有新意的问题即是学科的前沿问题。然而,与自然科学的前沿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往往不那么容易确定。

在中国尤其如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往往被误认为是社会对学科知识点的需求所导致的热点,或者被视为国外新动向的简单转译。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问题应该是学科内在逻辑发展的需要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仅仅满足社会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需求,很多情况下仅仅是现有理论的应用,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学科前沿。

2.具有关键性

具有关键性的问题指的是在学科发展或当前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而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些问题同时兼具两者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最佳的选题应当处于学科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交汇点上,这也就是常说的高起点选题。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言: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正在进行正确而且重要的工作的人。学科中有待研究的问题就像是一棵大树,其中包括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它们相互联系,地位各异。

那么,在哪里选择选题呢?是在树叶上吗?不,最好不要在树叶上选择选题,至少要选择树枝,甚至树干,或者更大胆一些,经过可行性论证后,也可以直接选取树根。只有这样选择的选题才具有关键性。如果选择一些琐碎的题目,做一些内容贫乏的文章,不仅可能事倍功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注定无法产生重大影响。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无法容忍那些科学家,他们就像是拿起一块木板,只是在最薄的部分最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了许多孔。

3.具有可行性

选题的难度应该适中,选择那些既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又有可能通过全力以赴取得一定成果的问题。有时候,选择过于困难的研究问题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付出而一无所获。通常情况下,研究问题不会如此困难,但与个人实力和条件相比,选定的研究问题过于艰深的情况仍然很常见。

在选择选题时,系列化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选定的不能脱离,而应该是一个系列中的一部分。这是一项重要的选题技巧,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使研究深入,而且具有经济性。系列化的问题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完成一个问题就等于为下一个问题铺平了道路,甚至可以说完成了一半的工作。

与孤立地选题相比,系列化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通常情况下,博士论文的选题沿袭硕士论文的方向,这不仅省力而且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想象一下,已经思考了三年的题目再去思考三四年,难道还做不好吗?

以上对选题的要求提出了多项限制,如新颖性、关键性、可行性以及系列化等。那么,如何找到符合这些要求的呢?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系统而全面地查找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的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

强调将选题汇聚到上,并不意味着反对选择宏观性的题目。原则上来说,宏观和微观的题目都可以选择,但对于研究生来说,选择微观性的题目可能更合适。研究生在科研经验方面相对较少,选择微观性的题目会更容易一些,而且从整体着眼,从细节入手,可以取得以小见大、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是物件本身反映出来的,两者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和扩展微观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宏观问题和事物的深层本质。虽然论文选题偏微观可能更合适,但为什么还说在原则上选择宏观性的题目也是可行的呢?因为选择宏观性的题目更容易全局思考、整体规划、提出总体性的观点。特别是对于学术积累较为丰富、时间较为充裕的人来说,选择宏观性的题目是可行的。然而,即使选择宏观性的题目,仍然应避免涉及过多的细节,而应该着眼于整体问题,找到其中的关键,从而开展深入研究。

舒蕾本硕博论文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