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案例分析型论文写作技巧

2024/6/20 10:38:41  阅读:27 发布者: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导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论文中添加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案例,用来佐证自己的一些观点,在引用这些案例的时候需要分别注明来源。如何撰写案例分析论文?本文可能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案例分型类论文

在撰写案例分析类论文之前,我们需要对其定义进行界定,而在了解案例分析论文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案例的定义。

案例分析类论文,即以案例形式描述所要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基于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的论文,可以归属于应用性研究论文的范畴。虽然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案例分析类论文,对案例的选择、对格式模块的区分要求也各有所异,但本质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对案例表现出的内容进行描述、归纳、总结,或建立相关理论模型,从表象出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案例分析类论文的基本要素及结构

引言(案例前情)

首先应对研究背景做出必要的交代,并由选题背景引出研究选题的必要性价值和实操可行性。针对现存问题和研究设想,我们需要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目标。此外,涉及到实证等研究途径时,我们也可以对主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行说明。

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也就是我们在查找、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之后对其进行的联结式整合与评价,具体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课题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内容。

案例主体(案例描述)

我们应注意的是,为了尽量保持案例数据的真实性,应该用纪实文体的形式来进行撰写,不要随意插入主观想象与看法评论。

如果案例中出现或之后案例分析需要用到一些关键性的专业术语,我们最好提前对这些必要术语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免造成概念模糊、论述逻辑混乱等问题。

对案例主体要素进行清晰、全面的介绍是呈现客观事实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引用案例材料或相关言论时,我们应该提前求得相关单位机构的许可,并注明资料的来源。

案例分析

在具体分析案例要素之前,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假设(视不同情况而定,实证性论文居多),为案例实验或分析提供验证的参考对象,并在比较中发掘现实情况与理论设想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针对所选案例,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原因、案例事件所关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之间的函数关系、各研究主体的行为特征、变量测量、主要研究结论。只要是以案例为中心、不脱离研究选题的内容,我们都可以进行拓展性的考察与分析。

建议与实施方案

针对案例中的一些高效措施,我们可以阐述从中得到的理论性启发;针对案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应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策略和改进建议。在提出建议与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个总结,既可以指出建议策略的总体方向,也可以阐述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展望与前景

扎根研究主体,我们可以适度提出其他学者或自身研究的主客观局限,这样可以体现出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如果思维清晰、论据充分,我们可以对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拓展联想,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我们需要对引用材料(数据、图表、访谈内容、言论等等)的来源进行明确说明以表最基本的尊重,同时还要遵循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统一格式规范。

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需要有足够的真实性

1.选择发生时间近、足够新的案例。

与研究条件类似,案例事件及各主体要素也受时间、历史、政治等客观因素与认知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可能排除不必要因素产生的误差,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需要,我们应该选择近期发生的、贴近当代生活的案例。

2.选择贴近实际的案例。

有的案例虽然符合第一条标准,在时间上足够新,但是却偏离实际生活,所指领域狭窄偏僻,此类案例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低,应排除。

3.保留案例的完整性与客观性。

案例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图表、言论和主体的行为特征都应该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保留下来。如果涉及到某些单位机构的隐私,我们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同比例的放大或缩小,但切勿改变其之间的定量化联系,以免干扰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导致研究结论上的误差。

案例应具有足够的研究价值

1.应细节丰富、数据完整准确。

只有细节丰富、数据完整准确的案例才能够为我们提供全面描述和深层探讨的空间,也就避免了胡乱拼凑信息数据和理论知识的研究空洞。

2.应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符合人们的实际所需。

这两个标准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只有贴近人们实际生活的案例才有探讨的必要性,只有符合人们实际所需的案例才有研究的紧迫性(视需求的紧迫程度而确定级别)。

3.应具有一定特殊性,避免陈旧雷同。

虽然任何事件的主体因素都多多少少存在着差异,但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在关键领域中存在突出性差异的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同时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判断支撑,侧重于选择那些在传统理论、公式之外的特殊个例。

4.逻辑框架较为明显、便于进行有条理的分析。

如果所选案例事件发展过程混乱、偶然性强、干扰因素多,那么这样的案例就不适合我们进行深层次的实验验证,也不利于我们从实际情况中提炼出学术理论。

案例需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1.案例中的主体范围应固定,各主体要素的特征应鲜明。

主体应被框定在一定范围内,在定量研究中,便于对案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准确测量;在定性研究中,便于结合规律性学术成果,对不同群体行为或心理特征进行判断与分析。

2.案例中的研究方法或策略应足够典型,有借鉴性价值。

不仅仅是主体因素,案例中的研究方法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应该具有典型性。从其中的高效的研究方法中获得启示,提炼出理论观点;从其中的错误或不当的研究方法中吸取教训,并针对漏洞提出改进措施。

3.案例中的数据或结果应指向明确,符合大众的普遍性认知。

为了实现更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应选择那些与传统案例在关键领域内有明显差异的、数据完整的案例。但与此同时,所选案例也应该符合大众的普遍性认知,应该是可以利用相关学术理论进行推论并能够取得合理结果的。

案例应被明确归属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范畴

所选案例的质量与学术关联度影响着整个研究过程的进度与研究结果的价值。因此,所选案例应该归属于研究者的专业领域,能够用相关专业领域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如果与相关专业理论脱节的话,整篇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思路都会极其混乱,读者一头雾水,研究价值也将微乎其微。

案例分析类论文的撰写技巧

收集案例资料:相关的数据、企业介绍、背景资料等

确定案例标题:案例标题需要反映并突出典型情景或者论文主题

介绍案例背景:通畅为企业背景介绍

描述案件与经过:这一部分主要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那些问题,不需要在此处提出解决方案

案例的反思:这一部分是针对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用技巧及建议

注重支撑结论的资料的多元化

我们应该将收集的论据(文字或数据图表)对应着放置于论证的不同阶段,以保证思维逻辑的完整性和论证过程的说服力。

反复检查与核实所涉及的案例资料

只有经过相关单位和机构的许可,我们才能收集和公布案例信息;只有对案例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实,才能保证其与整个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应明确突出重点

首先是要突出研究主题的重点。研究主题的范围相对较大,内容相对较多,我们应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作为研究重点,可以作出明确说明,并给予较多篇幅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

其次是对案例类型的划分。我们需要统一划分标准,并根据不同类型案例的不同特征找寻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最后是要突出案例的主要情节。案例必定涉及到多个主体要素和不同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突出描述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部分。

叙述结构应清晰有条理

叙述结构与案例描述与分析的模块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模块的划分需要整齐划一,篇幅的设定需要有侧重的安排,避免产生多个案例分析的模块不一致、思维逻辑混乱的问题。

提前界定一些关键性概念术语

这一步是在提前做好理论支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维护了案例叙述和分析内容的完整性,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逻辑思路和分析过程。

对不同案例采取不同的分析重点

对于成功案例的分析重点应在经验总结和案例启示上;对于失败案例的分析重点应在问题或风险的评估、成因探讨及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上。

适度合并或延伸

例如,前景与展望部分内容较少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其与建议与实施方案归为一个模块(研究总结)。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案例中某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适当延伸,但延伸内容必须与正文之间保持较高的关联度,不能脱离正文主题。

应避免的问题

专业理论应用不当

无相关理论分析,或通篇都在摆列理论,或一味拼凑学术理论,与案例和研究领域脱节。

案例选择不当

案例的实际价值不高,过于简单肤浅,缺乏研究价值;或者过于复杂,超出研究者能力范围;或者没有取得所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与同意就进行资料的采集与公开。

分析过程不合理

论点模糊分散,支撑材料缺乏,分析结构模糊,思维逻辑混乱。

忽略对案例前情(背景)的阐述

仅着眼于案例主体,研究视角狭窄片面,导致在验证实验或分析时遗漏与案例相关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陨石MBA论文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