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国内作者英文科学写作中的常见语法问题

2024/5/24 10:54:59  阅读:21 发布者:

具备一定英文功底(大学英语及以上)的中国人用英文进行基础性写作,普遍面临最大的问题多和语法有关。我看到过很多中国学生参加英语考试,语法部分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还能拿到高分。可是一旦写作起来,就会不自觉的代入很多习惯性错误,以至于通篇看下来,几乎没有一句没有一点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问题。这些语法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简单错误,在中学甚至小学的英语考试语法纠错题里都算是简单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一):“We had observed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dicators was A, B, C and 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XXX (a certain disease condition).” 先说说时态问题。在科技写作中,时态其实是容易搞定的,一般只涉及三种时态: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其中, 一般过去时是使用最多的时态,在介绍他人成果(比如“XX et al.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n …, and found that ….”)、描述实验方法(比如,“We measured a series of indicators, including A, B, C and D, in order to monitor changes in XXX”) 和实验结果(比如,“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XXX than before”)时都经常用到。当然,如果实验结果以图形描述,也可以用一般现在时(比如,“ As shown in Figure X, the sample subjected to both A and B treatments exhibits completely different surface morphology in C test from the other two samples”)。或者,如果一篇文章描述的是公式或理论推导,会通篇以一般现在时为主(比如,“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athematical model on XXX”)。 一般现在时在导言部分也经常被用到,以描述一般性现象(比如,“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a serious threat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survival” )。有时,结论部分也可用一般现在时。至于现在完成时,最经常被用来描述过去的实验成果和发现(比如,“studies have shown….”或者“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例一中的第一句话是对实验方法的描述,使用一般过去时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过去完成时(也不恰当)。请记住,在各种体裁的写作中,科技写作就时态和其它语法问题而言,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掌握好最最基本的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时态问题就不会是问题。

上述例一中第二个明显的语法错误在第二句话,“The indicators was…”。这种主谓语单复数形式不匹配的错误,其发生率高得令人惊讶。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动词单复数一说,很多人使用动词的时候会习惯性的非常随意,丝毫不加考虑。在举个有趣的例子,口语中几乎每个中国人初学英语的时候都被不由自主犯的一个错误是不分heshe,经常两者混用,有时甚至给英语为母语的听者带来困惑。这是因为在汉语中的发音是完全一样,我们说中文不会在使用一个代指的时候,特意去考虑所谈论对象的性别,在说英文的时候自然而言也不加辨别;而英语母语的听者则会把听到的he或者she当成一个信息去推断所谈论对象的性别,这样往往会发现前后矛盾,产生困惑。中国人最经常犯的最基本的语法错误,往往是汉语和英语区别比较大的地方。类似的简单错误还包括:一个句子中有超过一个的谓语动词(比如,“XXX is play a irreplaceable role in coagulation”); 在以元音开头的名词前加不定冠词用了a而不是an(如前个例句,“a irreplaceable…”); 动词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混淆不清(比如,“in group B, XXX was disappeared”,应该是XXX disappeared); 忽略常用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属性或介词的正确用法(比如,“renewable energy is beneficial to the ecosystem because it does not produce emissions to hurt for living systems”, 应该是“to hurt living systems”); 等等。

对于这部分最简单最基础的语法错误,只要写作者下笔谨慎、每写一个句子都考虑一下最基本的语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短期写作训练得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错误。我特别把这类错误放在最前面说,正是因为它们发生率相当高,却最不应该发生、也最容易被纠正。

再回过头看例一,我们会发现第二句的后半部分也是有点问题的,一般我们会说”We measured A and B in order to…” 而不会说“the indicators were A and B in order to…”。这就是句子结构上的问题了。句子结构错乱应该是所有语法问题中最普遍、也相对比较难纠正的问题,因为使用正确的英语句子结构,需要对英语语言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和具备一定的语感。但是不用过于担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各种体裁的写作中,科技写作中涉及的语法问题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最成功的科技写作要求的是清晰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如此而已,不需要特别使用繁复的语法。所以,只需要扎实地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句子结构,融会贯通,就能搞定绝大部分问题。

在这里,暂且把英文语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和词或短语有关的,比如介词的用法(难点,要多记、多用)、动词的用法(及物、不及物,主动或被动语态、时态)、名词的用法(可数或不可数,单复数)以及短语的用法。这一类问题比较琐碎,对英语不太熟练的人来说很多需要记忆。但是,在科学写作中,如果不特别追求文法的优美(如之前我强调多遍的,科技论文写作的终极要求是清晰明确,不是华丽的文笔),这第一类语法问题对于大多数有一定英文功底的科学工作者都不是大问题。名词有很多是专业术语,大家通过阅读英文文献已经有所积累,加上掌握一些基本的动词、介词、短语、形容词,再注意避免我在中国作者英文科学写作中的常见语法问题(一)中提到的简单错误,就可以相对轻松的搞定。

第二类语法问题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这是相当多的中国作者和学生特别薄弱的地方。甚至在中文版的论文原稿里,绝大多数我遇到过的错句都是由句子结构混乱造成的。我想特别强调一句,句子结构很重要、非常重要!无论对于阅读还是写作,都是如此!我本人是中英双语,可以切换两种语言模式思考、说话和写作。在英语模式里,每读一个句子,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读,而是首先注意句子的结构,主语和谓语在什么位置,哪些是修饰性的成份,哪些是句子真正的骨架。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写作的时候同样如此。首先脑子里构建的是一个句子的基本骨架,然后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再添上修饰性的成份。正是基于句子结构的重要性,这里有必要给大家复习一下最基本、在科技论文写作中非常实用的关于句子结构方面的语法。

首先,按句子的用途,英文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请注意,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只需要使用陈述句。有时,我会看到中国作者在文章里使用疑问句,比如“XXX的机制是什么呢?。但是实际上,一般论文写作中同样的意思是这样表达的:Mechanisms underlying XXXX still remain elusive.

按句子的结构,英文句子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是基础,而并列句和复合句在科技写作中也必不可少,所以也会在这里讨论一下。我们先从简单句来看五种最基本的句型。请注意,重点不是死记硬背有几种句型,分别叫什么名字(象考试中那样),而是掌握这五种句型的用法,做到需要时即能信手拈来!

第一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这一类句型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可有副词或介词短语等。比如,“Each stimulus lasted for 1.0 sec.”(介绍实验方法,通常用过去式)。这里也顺便提一下,现在有很多方便快捷的辞典,有可下载的、有网上的。如果对一个词的属性不太清楚(比如这里的“last”),建议用辞典迅速查一下,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动词?或是从辞典的例句中学习该单词的正确用法。

第二种基本句型,主语+系动词+表语。举几个个例子。“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eciphering the mechanism of …”在摘要部分经常会这样说,“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method A and method B in the diagnosis of XXX disease.”(不定式做表语)又如在结果部分经常用到的,“The level of XX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注,这里than是介词)另一种常用的是There be结构。比如,“There were 58 participants in group A.”

第三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宾语。上面的最后一个例句也可以这么说,“Group A included 58 participants.”在这种句型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这种句型也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比如“The status of XXX was monitored during XXX.”这类句型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可能用的是最多的之一。当然因为论文中描述的现象、数据或者观点一般都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从句。比如,“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从句的问题后面会专门谈到。

第四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为了强调直接宾语,也可以调换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位置,加上一个介词,即: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比如,“Global warming can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human health.”

第五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这里的宾语补足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分词。不过,科技论文写作中比较常用的可能是动词不定式。比如在上篇博文中我拿来做错误例句的那个句子, “The indicators was A, B, C and 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disease XXX.” 这句的基本句型是主语+系动词+表语。后面跟了个介词短语引导的状语短语,不伦不类。这句话可以这样表达,“We measured several indicators, including A, B, C and D, during XXXX, in order to understand….”这就是很常用的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型了。

以简单句为例说完了五种基本句型之后,必须再强调一遍,基本句型的基本结构,就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句子的骨架。每一种基本句型,必定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加上宾语、表语、定语、补语、状语成分形成完整的意思。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对于基本骨架一定要滚瓜烂熟,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我所观察过的中国作者和中国学生的写作错误,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忽略了句子的基本骨架,只想着堆砌词语表达各种意思,而忘记了在英语中,必须首先保证一个句子的基本结构在语法上的正确性。在上文最后一个例句中, “We measured several indicators, including A, B, C and D, during XXXX, in order to understand….” 从语法上来说,句子的骨架就是we(主语)+measured(谓语)+宾语(indicators),其它都是各种修饰成分。我的意思绝不是修饰成分不重要。事实上,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包含在所谓的修饰成分中的。比如上一个例子,所测量指标的内容,在什么过程中测量,以及测量的目的都由修饰成分表达。但是,如果没有句子的骨架,这些修饰成分就象是一件没有衣架或者模特的美丽衣服堆放在地上,看不出原形。切记切记!句子骨架很重要!

另外,简单句未必一定很简单。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其它成分(宾语、表语、定语、补语、状语),其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是并列主语和并列谓语。比如,“Cells in group A and cells in group B were both collected, rinsed and centrifuged at XX rpm, XX °C, for XX min.” 大家不妨看一下,这个例句中,有两个并列主语,三个并列谓语(被动语态)。而句子的骨架还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型。

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还会用到并列句和复合句。这两种类型可以说是在简单句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每个简单句,主句以及从句的基本句型(或者说骨架)其实并没有变,依然是前文所述的五种基本类型。

所谓并列句,就是简单句+并列连词(或分号)+简单句。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连词的问题。之前的博文里我也曾提到过,连词的准确使用对于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是很重要的。其实在阅读中同理,连词可以让我们预期那一句话的大致方向,在快速阅读中尤为重要。我注意到在汉语、特别是口语和不正规的写作中,连词往往被忽略,有时几乎成了一个顺口的点缀。给大家看一个中文句子的实例:钛及钛合金自被引入医疗领域以来,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耐磨性不高,钛合金不作为承载界面,但是对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这句话里用了两个,第一个用的是完全合理的。而第二个但是,就比较令人费解。仔细一想,可能作者的逻辑是(虽然)钛合金不作为承载界面,但是对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作者把快速的思考浓缩成一句话,按其自己的思维较为随意地选择连词。在读者眼中,看到的是一连两个但是,倒底转折在哪里?我用这个中文句子为例,是为了说明这种对连词不太慎重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习惯。有些中国作者用中文写作时如此,用英文写作时自然而然也是如此。这样的习惯,会损害文章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给读者带来困扰。尤其对于西方读者,在阅读时更会下意识的注意连词(以及表示逻辑关系的副词),并在心理上对下一个句子做了预期。不恰当的连词(比如一连串的但是或者所以,甚至是使用完全不相干的连词),会打破这种预期,产生矛盾和困惑。

根据并列句中两个简单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请注意,连词(配合句子的含义)决定了简单句中的关系,所以,四种类型的并列句可以从并列连词的选择上加以区分。

第一种,两个简单句是同等并列关系,常用的连词包括: and, both… and, not only… but also, neither… nor, then.

第二种,两个简单句是选择关系,常用的连词包括:either…or, or, otherwise.

第三种,两个简单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常用的连词包括:but, yet, while, whereas.

第四种,两个简单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常用的连词有:so, for.

在实际科技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并列句大概是用“and”连接的表示同等概念关系的两个简单句,比如“After entering the operating room, the patient assumed a supine position, and an intravenous access was established to connect the patient to a patient monitor.” 两个简单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的并列句也比较常用,比如“XXX causes a huge impact on human life, yet there is still no reliable method to predict short term and imminent XXX.” 对于意思上的转折和因果,其实很多时候是用表示逻辑关系的副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来表达。

三仓学术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