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4/5/8 15:45:09  阅读:21 发布者: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它关系着硕士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也是硕士研究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的展示。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应该严格控制,这不但是对硕士研究生负责,也是对高校负责,更是对用人单位选拔人才负责,因此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位论文无创新。

硕士生学位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总结和提升,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考试。

硕士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论文内容没有创新之处,只是借鉴多篇文章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后当作自己论文的创新点,甚至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别人的创新点拿来进行论证。长此以往,研究生培养质量很难提高。

(二)论文选题不当。

选题是论文的核心,整篇论文都要围绕这一议题进行讨论研究。部分学生的论文选题题目过大,论文依据根本无法支撑选题的论证。还有部分学生论文选题偏离本专业研究。虽然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可以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但前提是必须主次分明,必须是围绕本学科发展,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选题。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为会计和税务的学科交叉,但是论题论到最后反而变成了解决税务方面的问题,这样偏离议题的选题最终也是无法通过答辩的。

(三)论文排版无秩序。

规范的写作格式是硕士学位论文最基本的要求,答辩组成员在审议学生学位论文时发现,部分学生的硕士论文层次不清、逻辑不通,甚至出现文法错误。

有些语法错误是学生为了通过论文重复率检测而明知故犯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论文准备时间不充分,临交论文时匆忙准备,没有对论文反复进行修改推敲所致。像这些章节不分、标点乱用、错别字误用等现象,都说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严谨。

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需要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制度支持,需要研究生导师的大力配合,需要研究生同学的自身努力,三方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加强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第一,严格硕士导师遴选制度,注重民主测评和学生评教两项指标。目前在选拔硕士导师时,虽然规定了申请人要品行端正、治学严谨,对于不能为人师表者一律取消其申请资格,但在实际选拔导师时主要还是参考导师的职称及科研成果。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让同样具备申请硕士导师条件的教师来参加测评,进行民主选举。第二个条件就是学生评教。评价指标未合格者一率无申请资格,没有为本科生或硕士生授课的教师也同样没有参评资格。这两个指标是参加硕士导师遴选的前提条件,严格落实才会选拔出优秀的对培养工作负责任的硕士导师。

第二,严格落实双盲评制度。双盲评制度是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而建立的一种约束机制。一般分为两部分盲评,一部分是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按比例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学位论文送给校外专家盲评(引去学校及学生姓名),另一部分没有被抽中的同学(引去姓名)则由其所在学科培养单位负责送到校外盲审。第二种送审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校外专家虽然看不到学生姓名,但却知道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论文,碍于情面所给不及格的人数几乎没有,情况最不好的结果也只是要求论文做重大修改。要改变这一状况,最好外审工作由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送审,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制度。

第三,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是指在正式毕业答辩前进行的演练,目前多所高校培养单位都实施了预答辩制度,效果显着。答辩组的导师由校内专家导师组成,事先对学生学位论文做到充分研究、仔细阅读,在答辩时指明学生论文的问题及修改意见,保证在真正答辩时出现在答辩专家手里的是一本形式和内容都合格的论文。

第四,建立硕士导师奖惩机制。未通过学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指导教师,应当减少其第二年带学生人数,连续两年学生未通过答辩的导师将取消其导师资格。学生通过答辩并获得优秀学位论文奖的硕士导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强化导师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管理。

导师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起着引导作用。首先,导师需引导学生打好科研基础。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为学生分配科研任务,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定期与学生交流学术心得,这是学生写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前提条件。其次,加强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导师需细心听取开题组专家的意见,细心帮助学生修改开题报告,为学生的学位论文指明方向。最后,细化学位论文修改过程。导师要做好每位学生的学位论文修改记录,掌握学生学位论文的修改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位论文不偏离正确方向,这一过程的细化有利于导师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三)加强学生写好学位论文的主观能动性。

高质量的论文不是依靠专家评审得来的,而是依靠学生主观能动、自我约束、努力创作出来的。首先,注重加强学术修养,端正写作态度,不要照抄照搬他人科研成果,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注重专业知识积累。硕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总结,是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综合体现,所以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知识的不断累积过程。再者,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为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做好准备。参加科研活动,不但可以掌握所学专业的学术前沿,了解当前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而且可以为自己的学位论文选题提供思路。最后,保证充足的写作时间。学生在研二第二学期开题后,就应着手准备学位论文,在研三第二学期初则应该完成学位论文写作,期间要与导师反复沟通,做好修改记录。

综上所述,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着培养单位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成果,是检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如果能在培养环节加强对培养单位、硕士导师和学生三方的相互配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培养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最新硕士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及文献综述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从近方面来讲,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保证,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内容之一,那么这个内容又有那些要求呢?

硕士毕业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2、文献综述的格式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3、最后,硕士毕业论文献综述注意事项

1)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 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硕士论文写作框架

硕士论文的写作框架、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着述,如原始论着(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着、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着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我们来谈谈硕士论文框架如何写?

(一)论文--题目硕士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硕士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硕士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九)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关于硕士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探讨

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在什么环境下产生的论文的研究点,是因为时代发展产生的问题还是过去就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硕士论文研究背景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硕士论文研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写作点:

  1.交代社会大环境

  2.再交代这个行业的大环境

  3.再交代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本部分是要点出为什么要写本篇论文的问题,也就是写作的意图、缘由。意义与价值如果能区分开,就分开论述;如果不能,就合在一起说明。一般而言,主要从2个大的方面去写。一是理论意义与价值;二是实践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与价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实践意义与价值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 研究综述研究

综述是梳理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目的是为了确定自己论文写作的理由。

一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2.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综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论述的资料有一定的数量

2.研究所论述的内容相对集中

 3.研究的系统而全面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1.历史性意义

2.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篇范文来了解一下:

题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

研究背景:

一个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程度如何,一个社会走生态文明道路的自觉性如何,标志着这个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对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向我们明确指出了。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揭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自然关系总和的统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更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是把人类整个进步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他们心目中所追求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要内容,理解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的。

马克思恩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其基本思想阐明了人类史与自然史并行并进的唯物史观。然而,20世纪 60 年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没有贯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而是一直以征服自然向自然界开战的不科学思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而此时欧美兴起绿色政治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绿党人士探讨生态文明的人类普世价值,呈现了数以百计的政治文件、专着和论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性的公共政策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72 年联合国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通过了《地球宪章》和《21 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得到了显着提高,整体上实现了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忽略了生态文明,近年来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0 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高昂的生态、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更是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的现实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一起,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我国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拥有强大的政治统治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政府的生态职能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与效果的决定因素。为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和要求,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需要重新定位,生态职能和生态责任应成为政府职能和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

转自研学世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