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大修、小修、怎么修?修回阶段高频问题汇总

2024/4/28 10:19:32  阅读:16 发布者:

一篇高质量SCI论文一般都要经过多次自我修改,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作者,也很难做到一次定稿。而投稿后的SCI文章,也常常会收到编辑大修、小修的各类修改意见。关于论文的修回阶段,大家都会产生诸多疑问。那么今天我们就汇总了一下高频问题,来做一下解答。

大修、小修后的拒稿概率是多少?

这里要先明白大小修的区别:

小修(Minor Revision)

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大修(Major Revision)

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当稿件投递之后收到的结果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就说明稿件的内容得到期刊的认可,但还存在部分的问题。而关于大小修后是否会被拒稿的概率问题并不是绝对的。

对然我们认知里Minor Revision相当于录用,但并不是绝对的。只能说你得到了初审阶段审稿人对论文的极高认可,经过一些微调,比如,删节,扩充,调整结构,论证一些模糊的观点等等,论文基本都能发表。而Major Revision相当于录编辑认可了论文的价值,但距离发表还有一定距离。相比小修,文章有更明显的缺陷,需要较大范围整改,或者后续添加一些必要的实验。

因此,无论是Minor Revision还是Major Revision,都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网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

面对有异议的意见:修改还是Argue

当审稿人对文章数据或分析方法有异议时,往往意味着要重新分析,方法部分要改、图表要改、结果要改、讨论部分可能也要改。很多人认为这种修改并不会对文章有大的改善,那么此时到底要不要做修改呢?这里我们建议:这种可改可不改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修改。

如果你认同审稿人的建议,那就重新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改动。如果实在不认可审稿人的建议,也千万不能偷懒,也要重新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 Argue。其他修改意见类似,当觉得审稿人的意见可接受,也可Argue的时候,那就接受。

修回稿件中是否应该保留修改痕迹?

按照审稿意见点对点修改和回答问题,要修改的问题也不多,本以为很快就会被接收,却收到了拒稿的邮件。这种情况也不并不是不会发生。

通常该情况的拒稿原因不是内容问题,而是修改的时候没有做任何标注和保留修改痕迹。因为没有做出标注和保留修改痕迹,主编说没有看出那篇文章是修改过了,所以拒稿了。

有些期刊修回的时候要求保留修改痕迹,有些没有要求,或者有些需要用颜色标注。如果主编有要求的,我们按照要求来做;如果没有要求的,我们可以这样,保留一份没有修改痕迹的稿件和一份有修改痕迹的稿件,然后有修改痕迹的作为补充附件上传,并且要在邮件中说明。

转自医刊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