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问题

2024/4/3 17:40:49  阅读:34 发布者:

在高校,写作、发表学术论文几乎是每位专业人员毕生都要做好的基本功课。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载体,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议论文体的根本区别。写好学术论文,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及基本特点是前提。学术论文学术性是指论文体现出的对某一学科问题研究有创造、有新见、有价值的特性。学术论文具有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三个特点。选择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必须站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坚持选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两大原则。写作论文则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史知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本领域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动态趋势。要善于发掘和积累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既注重资料搜集的全面、系统,又要特别重视搜集新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要养成怀疑、批判 精神,勇于进行学术讨论和争鸣,努力学习、掌握写作商榷性论文的方法。发表学术论文,应注意正确处理与编辑的关系,对编辑多一分信任和理解。要注意研究、了解期刊办刊宗旨、内容特色及不同风格,选择适合的期刊投稿;要了解、掌握编辑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信息,做好与编辑的沟通与交流;要以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科研,精心打磨好自己的论文。

学术论文的撰写

(一)理解和把握学术论文的特点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载体, 是具有学术性的文章。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议论文体的根本区别。只有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学术、学术性的内涵,才能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什么是学术和学术性呢? 目前流行两种说法:一为辞海说,一为包容说,两说都存在偏颇, 都未真正揭示学术的根本特性。1991 年,笔者曾发表一篇题为《试论学术性》的论文,认为:学术是指对某一学科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所获认识的结晶,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研究的对象范围是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问题,二是这种研究对某一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而学术性则是指对某一学科问题研究有创造、有新见、有价值的特性,其基本特征是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供新知识。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则是指论文体现出的作者对某一学科问题的研究有创造、有新见、有价值的特性。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是学术论文学术性的具体体现,可概括为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三个方面。

1.学科性

所谓学科性,就是指学术论文所研究的问题,都应从大大小小的学科中选定,或者研究的问题虽为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但能够纳入某一相关学科并运用该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讲学科性,不仅指论文研究的问题是学科问题,而且其观点、论述及方法亦要对某一学科的建设有积极意义。有人常向期刊编辑部提问我的论文能否在贵刊发表,编辑也常为判定某篇论文是否适合发表而犯难。台湾学者谢延庚曾提出六种体裁的文章不能算作学术论文,即:

读书心得 或摘要;

教科书式的文章;

未提出主要论点只作引述的文章;

单一资料来源写成的文章;

以经不起考验的论点作依据写成的文章;

掠人之美或有剽窃之嫌的文章。

2.创新性

创新是学术论文最重要的特质,是学术论文价值最集中的体现。没有创新点,就不能算作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1)发现、提出前人尚未研究过的新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问题新是科学研究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提出、研究一个有价值的新学术问题,是学术研究能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根本保证。

(2)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化、推进已有研究。此类研究也叫发展性研究,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或提出新观点,或提供新材料,或采用新方法,或做出新论证。这种发展性研究,其基本要求是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供新知识。

3.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包括研究和写作中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如果单就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而言,主要是指论述问题的实事求是,征引资料的全面、准确、可靠,得出的结论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提出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经得起实践检验。

(1)分析问题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有理论、事实根据。所谓有理论根据即是说分析问题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理论武器;同时所谓理论武器还包括各学科、专业的具体理论,以及宪法、法律、党和国家文件及国际法、国际公约等。所谓有事实根据,是指分析问题要坚持以客观事实(包括现实的、历史的 事实)说话,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2)征引资料全面、准确、可靠。所谓全面,并非把搜集到的资料一一罗列,也不是随便挑选事例、玩弄事实,而是要从事实的全部总和及其联系中把握事实,征引典型的资料,做到不为我所用,不失之片面。

(3)无知识性差错。凡论文涉及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科技、教育、人物、年代、统计数据等等均应准确无误。

(二)站在学术前沿研究选题

选题必须站到学术研究的前沿。根据笔者多年学术编辑和学术研究实践的体会,进行科学研究或写作学术论文,实质上就是与本学科、本专业权威学者的一种对话,是与本领域、本课题研究的最新最有影响的理论、观点的一种讨论。选题就是要选择一个前人尚未解决且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凡做学问都应有问题意识:即要明确你的研究、你的论文要解决什么学术问题,要告诉同行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结论,即与他人不同且高明的见解。选择课题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价值性原则,二是可行性原则。

首先,选择的课题应有社会价值、实践意义。选择有社会价值、实践意义的课题,重要的是要使选取的课题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总目标相一致。

其次,选择的课题应有科学价值、学术意义。选择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只能从某一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考量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它对学科发展的作用,尽量找到具有较大学术价值和意义的重要问题。

最后,选择课题一方面要认真考虑课题的客观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量完成课题的各方面条件,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确定大小、难易适中,有条件完成的课题。

(三)掌握本学科学术史与最新研究进展

从事人文社科研究,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学术史意识和扎实的学术史知识,这是进入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和门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要真正研究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必须对该学科发展演进的历史有清楚、系统的了解,对学科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扎实、深厚的积累。

其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趋势。路径有五:一是坚持连续阅读本学科、本专业及相邻学科、专业,尤其是自己研究方向所涉的最新专著和重要(核心)期刊,以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研究进展;二是坚持阅读各种文摘报刊,尤其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各有关专辑等二次文献,了解本学科及相邻学科最新研究动态信息;三是关注重要学术会议研讨的问题及进展,及时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种学术会议的报导、综述,以及各有关专业年鉴、手册等;四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指南,明确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关切与需求;五是主动与同行交流,多向自己的导师、老师请教,这是了解本专业动态信息十分重要且便捷的途径。

(四)善于发掘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资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自然科学研究主要靠实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大多依靠文献资料。能否积累和掌握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否成功。有学者讲到:“写论文就是资料运动,运动资料而已。写论文写书没有什么决窍,我是从资料堆里走出来的。这些深刻的见解道出了资料对科研、论文写作的决定性意义。

搜集、积累资料,贵在全面、系统。与自己观点相佐的资料,甚至论敌的材料,往往可以启发论者提出或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反面资料可促使论者反驳对方论点、论据、论证,有破有立,增强 论文的说服力。正因如此,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在选定论题之后,就要对于从古到今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进行广泛的考察;有时对于间接有关的材料,也要加以调查。他把掌握关于某一问题全部资料的方法,比喻为竭泽而渔,认为只有经过竭泽而渔的工夫,写出的论文才有坚实的基础,才不易被驳倒,才会有学术价值。按张先生的要求,开展某一课题的研究,写作学术论文,必须把涉及该课题的全部资料,起码是有代表性的资料都一一 认真翻阅,否则,该项课题研究的结论、论文的观点就难免不出问题。

(五)增强质疑、批判意识,积极参加学术问题的讨论与争鸣

怀疑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突破思维定势与思维惯性的关键,也是引发学术新见的重要方法。

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学术论文,首先应认真学习、研究和继承已有成果,吸取其精华,同时又不能就此满足。要发现前人、他人研究的不完善甚至疏漏错误之处,就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大胆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前人的成果。

写作学术论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除以上几点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如遵守学术规范、强化问题意识,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习惯、逻辑思辨能力、考证辨析能力等等也都十分重要。

转自论文大讲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