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明明数据已经那么多了,为何还会被拒稿?

2024/3/26 9:36:10  阅读:23 发布者:

身为科技论文作者,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明明自己的文章中写满了大量的数据,但是依旧在投稿之后被无情拒稿,这是为什么呢?别担心,有这样困扰的人并不少,你并不是唯一的那个。究其原因,是很多科研工作者擅长研究却不会写作,导致错误认为数据量与投稿命中率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不浪费这些数据,让其物尽其用,成为增加你的论文命中率的关键一环呢?让我们一起自查,在写科技论文中,自己是否做到了下面这几点。

01

数据筛选去除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筛选与去除?因为无用的数据太多。有些作者恨不得把研究中所有的数据都罗列在论文中,无论是原始数据、预实验数据、与论文主题并不密切相关的数据还有其他的数据,看上去声势浩大,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每篇论文都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因此我们的数据要围绕着如何服务和说明这个主题来进行组织。过度烦琐的数据并不能让我们的论文看上去高大上,反而给审稿人留下作者未经思考、不成逻辑的糟糕印象。这样的论文怎么会被录用呢?

02

数据优化处理

科研论文中的数据,不能是简单的将原始数据记录与陈列。就像我们去买大米,我们要买的不是刚从地里割下的稻穗,而是那些经干燥、筛选、碾磨形成的米粒。审稿人在阅读文章时也是如此。他们并不看重那些数字符号,而是更看重你从这些数字中获得了什么。这时候,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处理就非常重要。

如今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层出不穷,适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这些方法能让你得到数据表面之下潜在的规律与逻辑关系,从而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因此,你的论文不要再只记录基础数据,或者止步于简单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这样缺乏研究深度。实际上,我们可用于数据分析的武器,还有很多。

03

数据立意提升

有些作者就要说了,我们专业的研究就是只从基础数据入手,那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承认,有些基础性专业的研究,数据内容确实难以进行进一步处理,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呢?没有数理上的方法,就采用写作上的方法。

作者应该通过文字去归纳,去总结,剖析数据中的隐含内容,得到明确的、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以突显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发表价值。对比法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写作方法,即本研究的数据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是相同或不同,是增高还是降低,是优秀还是不足,都可以进行阐述,从而提升数据的立意,体现研究深度。

04

选择正确期刊

说起来很可笑,但很常见。很多作者在将文章投出去的时候,对自己要投的期刊竟然没有研究过,不清楚该期刊的刊文范围,不了解该期刊的格式要求。就像去面试之前连公司地址位置、主要经营内容都不知道,你觉得你会获得该职位么?这时候再多的数据再好的结论也如同废纸一张毫无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也能让审稿人了解到你对投稿这件事是否重视。

建议作者在投稿前,至少要看看该期刊是否刊登此类文章,刊登文章的格式内容体例,了解投稿须知注意事项。最后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联系编辑部确认刊登内容以及刊登流程和刊登时间。不要期望编辑会为你专门去联系告知投稿事项,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样的自觉应该是要有的。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同时不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转自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