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有关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的建议,引发全网关注,甚至上了热搜。
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戚益军教授还透露了一组博士后的重要数据:2022年,我国博士毕业66176人,进站博士后5.9万余人,从事博士后研究已成为博士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这篇报道透露的博士后数量增长,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中国博士后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博士后进站25514人,2020年之后未更新。
如果戚益军教授提案中提到的博士后数据真实的话,意味着,近3年中国博士后进站数量增长幅度超过2倍,年平均增长30%以上,这远远超出了2019年之前的年份。
博士后进站人数 “狂飙"
一般来说,博士生毕业后,主要求职去向包括四个:做博士后、高校教职、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选调生。
近十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其中2022年招收博士生人数达到13万人。博士毕业人数增长,客观上导致了博后人数的增加。
博士后的大幅增长,从2015年就开始了。当年进站人数超过16694人。
来自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人数高达25514人,而出站人数为14030人,博士后人群已经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
根据戚益军教授透露的数据:2022年,我国博士毕业66176人,进站博士后5.9万余人,相比2019年,超过2倍增长,年均增长超过30%。
近三年,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博士就业难度加大,加上出国做博后也困难重重,很多博士生选择留在国内做博后,同时越来越多学校要求博士入职后做师资博士后,企业也在大力引进博后,几方面原因使得博后人数快速增加。
博士后大扩招:国家大力支持
博士后的大扩招,除了博士生的选择外,离不开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0年3月21日,科技部在官网公布了《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明确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博士生可以晚两年再找正式工作。对此,有教育专家赞成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来缓解的博士生就业形势。
2022年9月,教育部宣布:“要推动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的数量,要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近三年,除了科技部和教育部外,不少省份也分别出台了类似的文件。广东、江苏、河南和安徽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
为了更好吸引博士后进站,全国各地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真金白银,提高本地博士后收入。
博士后大扩招:申请项目、求职都变难了
大多数博士后出站后,还是选择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最近几年,博士后的快速增长,导致求职和申请项目都变得困难起来。
博士后项目资助率越来越低,甚至已经低于青年基金,是很多博士后的直观感受。
通过数据来看,会更加直观:
近三年中,72批和71批博后面上资助率:约为16%左右;70批面上项目资助率约为16.8%;69批面上项目资助率约为17.5%。
相比之下,2019年65、66批博后面上资助率还接近30%。那时候,经过几次申请,几乎人人都能拿到博后面上。
现在,这样的情况很难再出现了。
另外,博后扩招,很多人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求职越来越卷,难度逐年增加。
一方面,越来越多高校都在改革人事制度,普遍走非升即走政策,明确不再提供编制。非升即走带来青椒的压力,最近几年,新闻报道非常多,确实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想象。
另一方面,博后入职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有博后项目、青年基金和多篇SCI就能入职,这几年很难了。这让很多博后比较着急:越早进高校,可能难度越小。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博士后扩招还在进行,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对于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单位、企业而言,除了大幅扩招博后外,还应大力给予博后更多的福利,在提高收入、项目申报、考核和出站后的求职等方面,多多扶持,这样才有利于这一群体的良性发展。
转自:“科教小站”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