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B | 李培金团队在玉米抗蚜虫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3/28 10:49:35 阅读:97 发布者: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培金教授团队在植物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发表了题为“Combining QTL mapping with 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s genetic control of corn leaf aphid (Rhopalosiphum maidis) resistance in maize”的研究论文,通过QTL定位,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玉米抗蚜虫的分子机理。
玉米叶蚜(Rhopalosiphum maidis)是一种破坏性农业害虫,主要以玉米的汁液为食,使其叶片失水发黄,植株倒伏、枯死;同时,蚜虫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植株,影响光合作用,并传播病毒,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从天然玉米遗传资源中筛选抗蚜虫材料,解析其抗蚜机理对玉米抗虫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组利用两年的田间数据在玉米第6号染色体上鉴定到一个主效QTL位点-qRTA6。多组学分析发现,激素信号途径、苯并噁嗪类合成基因的上调表达,与Abe2的蚜虫抗性相关,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在玉米抗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构建了玉米抗蚜基因调控网络,为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生命科学学院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青年讲师王腾岳博士和王开机同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培金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谢传晓研究员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农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通讯单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jxb/advance-article/doi/10.1093/jxb/erad113/7086070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