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篇文献推荐
1.风笑天:《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摘要: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主要在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研究的程序不同、研究的策略不同、研究的工具不同上。二者的结合不可能发生在抽象的认识论和理论视角层面,只能发生在方法论、特别是具体方法层面。在定量研究的某个阶段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以定量为主的研究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或方法作为辅助,以及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展开研究共同回答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二者常见的结合形式。而真正意义上两种研究方式的结合主要是指后者。
文章结构安排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差别
(一)回答的问题不同:“我关心的不是你关心的”
(二)研究的程序不同:“一切视情况而定”
(三)研究策略的不同:“还原现实的复杂性”
(四)研究的工具不同:“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工具”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2.风笑天:《问题与路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中的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6期。
摘要:社会研究中定量路径与定性路径存在显著差别,从提问方式、研究思路、方法运用、结果性质四个方面,可以发现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如何决定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思路,并得到不同的结果。“如何”的问题是定性研究在提问方式上的最重要特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这两条路径所得到的是社会现实的两幅既不相同、又不可互相替代的拼图。
文章结构安排
一、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定量研究者的回答与定性研究者的疑惑
二、二孩生育决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1.两类研究提出研究问题的方式不同
2.两类研究的研究思路不同
3.两类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4.两类研究的研究结果不同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如何提问
四、两条路径与两幅“拼图”
3.盛智明:《超越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KKV对定性研究设计的启发》,《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4期。
摘要:在社会科学中,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范式的二元划分及其分野由来已久。由加里·金、罗伯特·基欧汉和悉尼·维巴三位教授(KKV)撰写的《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定性研究的科学推论》尝试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找到某些共享的逻辑和准则,并以此来指导定性研究设计。文章围绕“什么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好的研究如何设计?”这两个核心问题,对KKV的研究设计框架、研究设计的操作步骤和策略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介绍了KKV引发的关于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争论,以及定性学者对KKV的批评与对定性研究方法和设计的反思。了解KKV的基本主张及其所引发的争论,有利于提高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自觉”,促进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朝着更加严谨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文章结构安排
一、KKV:引发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
二、好研究如何设计:KKV的研究框架
(一)什么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
(二)好研究如何设计?
三、后KKV时代:超越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
4.唐世平:《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4期。
摘要:在政治学方法论发展的进程中,(KKV,1994)是一部地位独特的著作,由其出版所引发的方法论大辩论,特别是其中“定量与定性之争”问题,阐述了作者对方法论的理解。具体而言,文章重点批评了一些学者(包括KKV在内)错误地认为:“寻求因果解释”的最重要途径,就是用定量方法甄别“原因的影响”。对文章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对研究方法相当狭隘的理解,但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超越两者之争,只有懂得多种技巧并理解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够在面对实际的研究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组合,比较好地解决研究问题。
文章结构安排
一、引言及几点声明
二、对KKV的简短评价
三、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评价一项研究的共同标准
(一)问题是不是真实的?问题是否重要?问题的提出是否妥当?
(二)对问题的解释的理论化的水平
(三)实证假说是不是基于理论之上?
(四)数据的可靠性:概念化、度量操作、整体数据质量
(五)最后才是具体的方法使用
四、定量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对他想研究的问题有确实的了解。
(二)基于对研究问题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文献的良好把握,发展出一个好的理论。
(三)千万不要想用定量分析来解决一切问题。
(四)忠于你的理论以及从理论推导出来的实证假说。
(五)拿到数据后,不要直接就去“跑”回归,最好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数据有基本的了解。
(六)弄懂定量方法背后的基本逻辑。
(七)弄懂特定定量方法技巧背后的逻辑和特殊要求。
(八)最后才是具体的操作。
五、定性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二)另外,因为我对定性方法的头两点要求和我对定量方法的头两点要求一样(即,“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好的理论”),我直接进入原则的的第三条。
(三)和定量研究一样,偏好定性研究者的学者也不要想只用定性分析来解决一切研究问题。
(四)相比较来说,定性研究的理论发展更加强调讨论超过两个以上因素的相互作用,时空的约束以及机制的作用,因此需要更系统和更强的逻辑思考。
(五)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是用来服务支持自己提出的理论和推导出来的假说。
(六)忠实于自己提出的理论和推导出来的假说。
(七)最后才是具体的操作。
六、不同方法的结合:以我们的族群冲突研究为例
七、结语
二、几点个人体会
1.有必要系统、完整地学习一番。时下,做实证研究,不是定量研究就是定性研究。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心里常常有以下疑问:什么是定量研究?什么是定性研究?二者之间有何异同?如果不清楚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那么深入研读这次推荐的4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即:①风笑天:《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②风笑天:《问题与路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中的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6期。③盛智明:《超越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KKV对定性研究设计的启发》,《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4期。④唐世平:《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4期。
2.什么才是重要的?在《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一文中,唐世平阐述了评价一项研究的共同标准、定量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及定性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问题和理论都是最重要的;相对而言,平常大家所关心的“具体操作”在重要性排序上是排在最后的。
3.将理论讨论与实例结合起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异同。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一文中,风笑天重点阐述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别。在《问题与路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中的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一文中,风笑天以“二孩生育意愿研究”为例,从提问方式、研究思路、方法运用、结果性质四个方面阐释社会研究中定量路径与定性路径之间的差别。如果对别人所讲的道理,感觉有些云里雾里,那么不妨读一个实例及其阐释,这对增加一些直观性的认知和实际把握大有裨益。
4.理性对待定量与定性方法之争。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具体争论可以在这次推荐的4篇文章中寻找和求证。其中,盛智明的文章《超越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KKV对定性研究设计的启发》对“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之争”的来龙去脉、相关讨论与反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概括。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永远不要嫌方法多,方法是掌握越多越好,这一点年轻朋友要尤为重视。第二、方法的学习和比较,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同样,方法创新也是以此为标准的。第三、不能自夸,要能清醒认识到自己所使用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不足。第四、要去评价别人使用某种方法写的论文之前,自己最好也试着运用一下这个方法,增加一些质感,尽量避免缺乏研究温度的批评。
5.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是传统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外的第三条进路。有兴趣的朋友可参阅:阿克塞尔·马克斯、贝努瓦·里侯科斯、查尔斯·拉金:《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近25年的发展及应用评估》,《国外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转自:“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