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总结:电解水设计及其发展
2023/3/9 14:12:19 阅读:15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泰催化 ,作者科泰催化 容容
电化学合成得益于其高活性、高选择性和操作简便、环境友好,逐渐发展为热门的材料合成方法。尤其适应于近年来“新能源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和电催化CO2还原降低碳排放、制备高附加值有机碳材料。近年来研究学者们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目前传统的电解水制氢,碱性电解水ALK已经具备成熟的工业化生成体系,但考虑到碱性溶液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产K2CO3,产生高欧姆电阻损耗,导致其相对较低的电流密度,以及难以响应瞬态负载,与可再生电力配适度差,氢/氧混合等等。
为此人们开发了由质子交换膜PEM和阴离子交换膜AEM为离子传输的膜电极组件MEA,零间距结构,欧姆电阻较低,显著提高电解过程的整体效率,而且省去了氢气的提纯和脱碱,可承载高电流密度、效率高、灵活性强。但目前质子交换膜电极组件和阴离子交换膜电极组件面临着催化剂、极板的耐酸蚀和阴离子交换膜的稳定性的问题。所以开发高稳定性的酸性OER催化剂和碱性阴离子交换膜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效益评估。
另外,避免ALK中气体交叉,使用氢氧化镍作为氧化还原介质,解耦碱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产生,也是一种思路:
(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1741 (2016))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1, 100138, August 26, 2020)
考虑到使用大量高纯水制氢会加剧淡水资源的短缺,而海水储量丰富,近两年来海水电解的研究日益增多,电解海水制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保持大电流密度的同时,避免析氯的发生、氯对电极的腐蚀和惰性氢氧化钙镁的沉积。
(Nature 612, 673–678 (2022))
考虑到电解水制氢阳极复杂而缓慢的四电子转移步骤,为克服高的水氧化电势1.23 V,人们又在阳极电解上做文章,选择低氧化电势的有机小分子作为阳极氧化材料如尿素氧化、甘油氧化、5-羟甲基糠醛氧化等等,与阴极产氢耦合以降低整体电极电势。同时阳极生成比氧气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研究难点在于阳极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物的分离上。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13328)
综合这些耦合反应,上期介绍到法拉第效率高达200%的双电极产氢、加氢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Nat. Commun. 2023, 14, 525.)
(DOI:10.1038/s41929-023-00923-6)
未来电解水的发展,肯定是高效而多元的,如何遵循新能源战略与环境保护理念,提高传统电解水的可配适性和经济效益,开发与产氢加氢相耦合的电化学合成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面向工业化生产,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是未来电催化的发展趋势。大家加油!
转自:“科研共进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