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FIM | 乌灵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

2023/2/21 14:15:41  阅读:192 发布者:

文章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症、失用症、认知障碍、视觉空间技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行为改变等。随着我国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AD对我国社会医疗及经济造成巨大负担。乌灵胶囊是以黑柄炭角菌粉为主要成分的单一中药配方,也叫乌灵参,临床实践及大量研究显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多种保护作用,探索其治疗AD的潜在靶点和可能机制,进而揭示其作为AD治疗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AD的病理机制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的累积、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突触可塑性受损、氧化应激、炎症等。通过数据检索和发掘,结果显示乌灵胶囊含有槲皮素、鞣花酸、腺苷、腺嘌呤、尿苷、鸟苷、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然而,乌灵胶囊是否具有治疗AD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其抗AD的作用靶点有哪些,均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该研究通过整合多个数据库及文献分析等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的视角全面分析了乌灵胶囊抗AD中“药物-靶点-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剖析了乌灵胶囊多靶点抗AD的其潜在作用机制(图1)。基于Pubchem网站(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SwissADME数据库(http://www.swissadme.ch/)和文献检索,本文对乌灵胶囊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得到943个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鞣花酸、金雀异黄素等。通过GeneCards数据库(www.genecards.org)筛选得到AD相关靶点1305个。通过分析得到乌灵胶囊抗AD的潜在靶点284个。通过CytoscapeSTRING,构建了乌灵胶囊抗AD靶点交互作用网络图(图2)。此外,本文对上述靶点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富集得到的乌灵胶囊抗AD作用的10个目标信号通路及其作用靶点构建了目标通路-靶点网络图,从而证实乌灵胶囊通过多通路、多靶点的方式发挥抗AD作用(图3)。

此外,通过构建乌灵胶囊抗AD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图4a)并结合拓扑分析,本文发现了20个乌灵胶囊抗AD的关键靶点(图4b),包括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6IL6)等。

最后,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文献分析,本文发现乌灵胶囊主要通过PI3K/AKT、细胞凋亡、炎症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D作用。

结论展望

乌灵胶囊是在临床长期应用的中枢神经保护性中药,本文首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了其抗AD的潜在靶点。从药物整体分析的角度探索了中药乌灵胶囊抗AD潜在的作用机制,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传统中药乌灵胶囊抗AD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Potential Targe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Wuling Capsule on Alzheimers Disease: A 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Analysis”在期刊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上发表,DOI10.14218/FIM.2022.00039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马涛

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科研处副处长。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目前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编委。

第一作者

余虹霓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

第一作者

韩广卉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

转自:“华誉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