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邵志敏/蔡尚:乳腺癌等相关癌症研究精选

2023/2/13 10:46:38  阅读:11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CellPress细胞科学 ,作者Cell Press

每年的24日是世界癌症日,2023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缩小护理差距”,呼吁全球团结一致采取行动,对抗癌症。癌症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占23.7%。近年来,中国的癌症负担正在逐渐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远超美国。值得欣慰的是,科学家对癌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癌症预防与治疗都有了许多进展。我们特别精选了各个癌症领域的相关研究,供大家阅读。

三阴性乳腺癌的铁死亡异质性揭示了一种创新的免疫治疗组合策略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破译调节铁死亡的代谢途径将为 TNBC 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本篇文章研究人员整合了大型 TNBC 队列(n = 465)的多组学数据,绘制了铁死亡相关代谢图谱。研究发现TNBC在与铁蛋白相关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方面具有异质性的表型。TNBC腔内雄性激素受体(LAR)亚型的特点是氧化磷脂酰乙醇胺和谷胱甘肽代谢(尤其是GPX4)的上调,因此GPX4抑制剂可以用来诱导铁死亡。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了抑制GPX4不仅可以诱导肿瘤铁死亡,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GPX4抑制剂与抗PD1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在临床上,较高的GPX4表达与免疫治疗群体中较低的细胞溶解分数和较差的预后相关。总的来说,该研究展示了TNBC相关的铁死亡概况,揭示了难治性LAR肿瘤的一种创新性联合免疫治疗策略。

肿瘤驻留的细胞内微生物群促进乳腺癌转移定植

肿瘤细胞内定植的微生物群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组成成分,已被记录在多种生物学功能不明确的癌症类型中。为此,研究团队借助MMTV-PyMT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探索了这些肿瘤细菌的功能意义。研究发现,在不影响原发肿瘤生长的情况下,清除瘤内细菌可显著降低肺转移。在转移定植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携带的瘤内细菌通过重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增强对流体剪切应力的抵抗力,从而促进宿主细胞存活。研究进一步发现从肿瘤定植菌群分离的选定菌株的肿瘤内给药促进两种转移潜能水平显著不同的小鼠肿瘤模型的转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生物量较低,但肿瘤微生物群在肿瘤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干预可能是值得探索的,进而推进肿瘤治疗。

肿瘤细胞内的XBP1通过促进胆固醇的产生来驱动肿瘤内骨髓细胞的免疫抑制重编程

肿瘤组织中的恶劣微环境会破坏内质网稳态并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性白细胞中的慢性 UPR 可能有助于逃避免疫监视。然而,癌细胞中的 UPR 如何削弱抗肿瘤免疫反应尚不清楚。研究证明,在癌细胞中,UPR 成分 X-box 结合蛋白 1XBP1)有利于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激活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并引起免疫抑制。胆固醇以小细胞外囊泡的形式传递,并通过巨胞饮作用被 MDSCs 内化。XBP1 的遗传或药理学消耗或降低肿瘤胆固醇含量显着降低 MDSC 丰度并引发强烈的抗肿瘤反应。因此,研究数据揭示了 XBP1/胆固醇信号在肿瘤生长调节中的细胞非自主作用,并表明其抑制是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疗效的有用策略。

吉西他滨联合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

吉西他滨和顺铂(GP)加 PD-1 抑制剂是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标准治疗,然而顺铂与治疗依从性差相关。在 GP PD-1 抑制剂试验中,87.0%94.0% 的患者发生了 3 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与顺铂相似但毒性更小的新药与PD-1抑制剂联合作为长期维持治疗。You及其同事表明,吉西他滨、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的三联组合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毒性。他们展示了基因组分析的整合结果,扩大了目前对鼻咽癌生物学的理解,并确定了从联合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

TAMs中葡萄糖代谢促进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O-葡萄糖苷化,以促进癌症转移和化疗耐药性

葡萄糖代谢如何重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促肿瘤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该研究团队发现m2样(M2-likeTAMs具有最高的个体吸收肿瘤内葡萄糖的能力。它们增加的葡萄糖摄促进了糖胺生物合成途径所依赖的O-葡萄糖苷化(O-GlcNAc),从而促进癌症转移和化疗耐药性。葡萄糖代谢促进溶酶体包裹的蛋白酶组织蛋白酶B的酰化,由溶酶体定位的O-GlcNAc转移酶(OGT)介导,提高巨噬细胞中成熟的组织蛋白酶B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分泌(TME)。巨噬细胞中OGT的缺失会减少TME中的O-glcn酰化和成熟的组织蛋白酶B,并破坏癌症转移和化疗耐药性。具有高OGT的人TAMs与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呈正相关,这两个水平都可以预测癌症患者的化疗反应和预后。该研究阐释了糖代谢在肿瘤促进TAMs中的生物学和潜在的临床意义,并揭示了对其潜在机制的见解。

表达亮氨酸-tRNA 合成酶2B 细胞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

目前,免疫调节 B 细胞阻碍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仍不甚清楚。研究人员报道了高表达亮氨酸tRNA合成酶2LARS2)的B细胞新亚群(LARS B)。该亚群具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主导的调节性特征,在小鼠和人类进行性结直肠癌(CRC)中均存在。此外,LARS B 细胞表现出亮氨酸营养偏好,并表现出活跃的线粒体氨酰-tRNA 生物合成。它们位于三级淋巴结构之外,与结直肠增生和CRC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相关。亮氨酸饮食诱导 LARS B 细胞生成,而通过过继转输Lars2缺失的B细胞至免疫缺陷小鼠以及在B细胞中条件性敲除Lars2可抑制 CRC 免疫逃避。从机制上讲,LARS2 负责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再生和氧化代谢,从而决定了 LARS B 细胞的调节特性,其中涉及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SIRT1。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抑制 LARS B 细胞的亮氨酸节律饮食方案,该方案对于 CRC 治疗安全有效。

癌症纳米医学走向临床转化:障碍、机遇和未来展望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不同疾病的纳米药物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迄今为止,各种癌症纳米药物已在临床前研究、改善治疗、延长生存期和/或减少副作用方面取得成功。然而,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虽然一些纳米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但只有少数被批准用于临床应用。这篇综述重点介绍了癌症纳米医学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癌症纳米药物的临床进展和转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速肿瘤纳米医学临床转化的观点和展望,希望这篇综述能从临床角度助益癌症纳米治疗未来的发展。

希望的桥梁之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旨在引导免疫系统根除癌细胞。本文回顾了自然免疫相关的基本免疫学概念,强调了针对癌症的疫苗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在质谱分析、新抗原预测、基因和药理工程小鼠模型以及单细胞组学的进步在癌症疫苗领域带来的全新生物学信息。文章特别关注了抗原选择和呈递以及人类疫苗接种后反应监测等,并鼓励采用新方法进行更积极的探索。

转自:“医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