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长寿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到底怎样才能长寿呢?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一些“长寿之乡”的研究来总结长寿的关键因素。他们发现,除了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关系,“管住嘴、迈好腿,要友爱、善作息”等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健康老去并长寿。
长寿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古代中国,权倾天下的帝王都希望自己“万岁”,一些还为此让道家炼起了“仙丹”,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秦始皇。服用了道家仙丹的秦始皇并不仅没有长寿,还在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就离开了世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像秦始皇这样迷恋仙丹的帝王并不鲜见,比如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明世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他们无知无畏地在追求长寿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丛199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长寿之乡”,使得“长寿的研究”开始变得系统而严谨,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可能的长寿之道。
1
撒丁岛的神秘长寿者
1999年7月,来自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ging》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项研究报道了两个有意思的发现:一是意大利的撒丁岛上百岁老人的比例高达每十万人口13.6人,几乎是意大利其他地方的两倍;而是百岁老人中男性/女性的比例竟然高达0.5,同样大大地高于世界其他地方(0.2或更低)[2,3]。就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3个月,文章作者之一的Giovanni Pes医生在法国举行的一次欧洲人口学学术会议上也宣读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发现。但当时在场人口学家都对这一结果充满了怀疑,认为这里的百岁老人比例高得难以置信,而百岁老人中的男性比例就更是离谱。就在报告的现场,时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所长Vauple教授站起来直言这样的学术报告没有意义,因为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结果是错误的。
Vauple教授之所以在现场不留情面,除了部分因为德国人的耿直,主要还是因为他正好在那年出版了《超级长寿的验证》一书。在这本书里,Vauple 教授和合作者考证了世界各地一些类似的极端长寿的说法,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可信,因为缺乏经得住检验的证据[4]。
就这样,这项关于意大利撒丁岛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同行的兴趣,毕竟大家都要忙各自的事情,没有人愿意把时间花在没有多少意义的研究上。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比利时的人口学家Michel Poulain教授。
和其他在报告现场的科学家一样,Poulain也不太相信这一有些违反“常识”的结果,但他决定和意大利的同行合作并在2000年亲自去撒丁岛做现场调研。需要一提的是,虽然Vauple教授认为来自意大利撒丁岛的结果不可信,但他领导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还是对Poulain的这项研究给予了支持。
一年后,Poulain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人口学研究联盟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调查的结果:确认之前的发现。也就是说,在撒丁岛上百岁老人的比例的确高于世界其他地方,而且其中男性的比例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认知[5]。因为国外学者的加盟,这项确认性的研究大大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连著名的《Science》杂志也以“新焦点”的文体发表了一篇题为《撒丁岛上神秘的男性长寿者》的评论文章[6]。
在确认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发现后,Poulain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对撒丁岛的长寿现象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调查出生记录,他们发现撒丁岛上1880年到1900年出生的大约51.6万人口中,一共出现了1132位百岁老人。通过进一步对岛上377个行政区的分析,他们发现在撒丁岛东部山区Nuoro一带的14个行政区中,百岁老人的比例显著地高于岛上的其他地方。而且在这14个行政区的91位的百岁老人(47位男性,44位女性)里,男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
这一发现让Poulain教授本人都有些意外,更是让科学界的同行吃惊。2004年, Poulain和他的合作伙伴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上正式发表了这一结果。在论文中的一张图上,他们把那14个行政区标成了蓝色,也为这样的特别长寿的地区创造了一个新的名字:“蓝区(Blue Zone)”,指的是在这样一个地区,人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异常长的寿命[7]。换句话说,“蓝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寿之乡。
撒丁岛上的“蓝区”(
来源:参考链接7)
和之前的研究在发表后默默无闻不同,这一研究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同行的注意,还吸引了科学界以外的目光。探险家Dan Buettner从中意识到了“蓝区”这一概念的价值,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支持下就这一主题开始了自己的调查,并且推出了除了意大利撒丁岛之外的另外四个长寿之乡:日本的Okinawa岛、希腊的Icaria岛、哥斯达黎加的Nicoya岛、美国加州的Loma Linda(注:最后一个没有得到Poulain的认同[8])。
2005年,Dan Buettner把他的调查结果写成了《长寿的秘密》一文并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登在当年1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上。和枯燥的学术论文不同,这篇《长寿的秘密》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这一期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最为畅销的杂志之一。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11月号封面(图源:参考链接9)
2
寻找长寿之乡
就在Poulain和Dan Buettner提出“长寿之乡”这个概念之后,世界上一些新的长寿之乡也被鉴定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中国江苏如皋县的一些地区[10]。围绕这些长寿之乡进行研究,探寻其中长寿的秘密,也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主题。
那么,这些神秘的长寿之乡又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还是以撒丁岛为例,它是位于意大利半岛西部的一个小岛,过去几个世纪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让岛上的人群在基因上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但与此同时,这个位于地中海的小岛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岛上的居民也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是导致撒丁岛上居民长寿的原因。
先说基因,关于人类寿命的遗传学的研究早已开展过,的确有些基因和人的长寿有关,比如线粒体的基因组,但决定寿命的长短的因素中基因只占其中的25%左右[11,12]。换句话说,长寿的秘密主要不在基因上,而更多地取决于非遗传因素。
关于非遗传因素里的环境因素,这些长寿之乡大多位于偏僻的乡间,有着很好的空气质量,而且也有研究认为当地的水土可能和长寿有关[13,14]。
而相比于基因和环境因素,Poulain教授认为生活习惯起到了更为主要的作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寿的关键原因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因为这些长寿之乡都是在相对偏僻的所在,那里的人们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在其它地区却慢慢消亡了。”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基因和环境都是我们个人很难改变的,而生活方式则是我们可以主动调控的东西。
探寻影响长寿的生活方式因素,成为了Poulain和Dan Buettner接下来的一辈子的事业,但两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作为学者,Poulain和他的同事们(主要是上文中提到的Pes医生)继续以撒丁岛和其他长寿之乡为研究对象,调查生活方式和长寿之间的关系。1947年出生的Poulain原本应该在10年前就退休了,但他到现在都还在发表着和长寿之乡有关的学术论文。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Poulain和他的合作者的确找到了一些可能和长寿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比如运动、婚姻状况、营养结构、饮食习惯、家庭支持、社区因素等[15-21]。其他学者在这个主题上的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确认了生活方式在“蓝区”长寿这一主题上的重要性[22-24]。
而曾经作为记者的Dan Buettner,想的更多的是推广长寿之乡的法则,在让百姓受益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利。通过对几个长寿之乡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Dan Buettner迅速总结出了长寿之乡的九条法则:
1.适量的日常运动;2.给自己的生活定一个目标;3.学会休息给自己减压;4.不要吃得太饱,限制卡路里的摄入;5.多吃植物性食品;6.喝少量的葡萄酒;7.让自己有归属感;8.把爱放在生活的首位,重视家庭关系;9.积极参与社会事务。[25]
口才很好的Dan Buettner四处演讲,这给他带来了大量的粉丝。从2008年到2021年间,他在长寿之乡这个主题上出版了7本畅销书,这些书的主题从开始的长寿之乡的经验教训、快乐幸福,到后来更加具体实用的衣食住行、厨房的菜谱,而最近在2021年出版的书则更是聚焦到了为更长久美好生活而制定的4周计划上。为了把潜在的商机变现,Dan Buettne在2003年还创建了一个以“蓝区”命名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推广上面的长寿之乡的法则。2020年,“蓝区”公司受到美国大型健康机构AdventistHealth System的青睐,被收购于旗下。[26]
公平地说,Dan Buettner所提出的长寿之乡的法则有失严谨,甚至有些错误。比如其中的第6条(喝少量的酒)就是只从撒丁岛上人们的生活习惯里提炼出来的,在其他几个长寿之乡并不存在。而且科学研究也表明,喝酒并不有利于健康长寿,即使少量的饮酒可能对某些疾病(比如心血管病)会有所帮助,但依然会增加整体健康的风险[27,28]。
3
12字秘诀
虽然Poulain和Dan Buettner走在不同道路上,但两人在关于长寿之乡秘密的观点上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果把这些共同之处精炼一下,大概可以归纳为下面12个字:
前六个字是众所周知的“管住嘴、迈好腿”。
“管住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健康饮食。在保证营养(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条件下,减少热量(卡路里)的摄入;在食品选择上,以植物性食品为主、肉类为辅。二是控制烟酒。吸烟不利于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里没有必要讨论。在喝酒这一点上,就像上面提到的研究显示的那样,即使少量饮酒也对身体不利。
“迈好腿”指的是锻炼和运动。长寿之乡一般地处偏僻,不少还在山区,不便的交通让运动成为了自然和必需的事情。适度的锻炼有利于我们的健康长寿是众所皆知的秘诀,问题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后六个字是“要友爱,善作息”。
除了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情感上的支持同样对健康长寿重要。在那些长寿之乡,人们都比较重视亲情和友情,并把这放在日常生活里很重要的位置。学会去爱家人和朋友,同时也被家人和朋友所爱,这种双向的友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这就是“要友爱”,它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也不难理解,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同样困难。
最后是“善作息”,这一点包括两层意思:即会工作,也会休息。人是群体动物,带着自己的生活目标为社会工作,这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适当的休息则可以减掉因为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让身心保持平和。长寿之乡的人们过着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小,而且那里也没有明显的退休概念,老人依然在社区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总之,关于长寿之乡的秘密,大部分都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里。而关于长寿的生活方式,则可以大致凝练成这句话:“管住嘴、迈好腿,要友爱、善作息。”
转自:“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