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S原则含义
P(Population):研究对象。研究的特定人群;
I(Intervention):干预措施。干预组的干预方案;
C(Comparison):对照措施。对照组的实施方案;
O(Outcome):结局指标。临床结局,如干预效果、试验指标等;
S(Study design):研究类型。即研究设计是什么,试验性研究还是类实验性研究等。
PICOS原则的应用
1
确定题目
PICOS原则最早地提出源于循证医学,应用PICOS框架进行选题。然而PICOS原则既可以应用于二次研究的Meta分析,也可以应用于原始研究的随机对照研究等。
如您在临床中观察到耳穴压豆的优点,想探究下耳穴压豆法对失眠患者管用吗?
如果您做干预性研究的话您的题目可以转化为“耳穴压豆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PICOS可以清晰构建凝练研究问题。
如果您要对耳穴压豆对失眠效果做个meta分析,您的题目可以转化为“耳穴压豆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效果的meta分析”。
一个不错的干预性研究的题目在题目中即可显示PICOS的内容。
2
阅读分析
除此之外,如此美丽的框架还可以用来阅读分析文章,科研工作者在阅读文章时不妨问问自己本篇文章PICOS框架是什么,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
如《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肝癌晚期病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这篇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及时找到其PICOS框架,P为肝癌晚期病人,I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C为一般护理干预,O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S为类实验性研究。
明晰PICOS框架后可以让您对文章结构更明了,更好地学习文章的优点长处。
3
写作指导
掌握PICOS原则还可以在写作中也受益,通过PICOS框架进行写作文章的各个部分,如:P为研究人群,在写作中要确定研究对象,哪些人和人群,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什么时期,什么地方,什么类型的人群,分别进行明确定义。通过PICOS框架让您写作结构更完整,不至于因疏忽忘记某些内容。
本文从PICOS的含义及应用解析了PICOS原则,希望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更多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科研实践中,更好选题、阅读、写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连亚强,张芳平,刘林梅,张丽,魏志刚,徐钧.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肝癌晚期病人心理、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6(19):3566-3569.
转自:“护理科研Focu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