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除少数高校保研率超过30%,大部分在20%~25%之间。211高校,最早那批设立研究生院的59所高校保研率超过15%,大部分保研率为5%~10%之间。具备保研资格的366所高校中,除上述双一流外,大部分保研率为2%~5%。每年高校都会发布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通知、办法、实施细则。
小部分高校,因保研率较高,所以反而简单,保研条件主要就是看同学的绩点(GPA)。但,大部分高校,绩点只是其中一部分条件。今天解读的就是“那些大部分”高校,关于保研的那些事~
01 名额有限
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为例:
2023届今年公示名单:共计5名幸运儿。
工商管理学院2023届人数未知,参考2021届大约187人,保研率不足3%。
大约每个40人规模的班级,只有1个推免名额。
这5名同学必然是:智商高、学习努力;还要情商高,志愿服务能吃苦~
保研党,表面看属于“躺赢”阶层,但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
考研,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准备。但想走保研这条路,从大一起,就要保持GPA全学院前列,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社会活动,甚至踊跃参加→如,献血等活动…努力刷分,打怪升级,每天都要打起精神~一刻也不能懈怠~
02 条件严苛
想保研,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除了绩点必须高,还需要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学生工作等……
当然,能够参加科研、竞赛获奖就更好了
保研之路,真的很难,难度其实超过刷怪升级!稍有懈怠,三年后公示计算积分,这1个名额可能就会旁落他人。
仍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为例:
《工商管理学院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原文https://www.suibe.edu.cn/gsgl/2022/0623/c11935a148847/page.htm
评选标准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研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四部分,最终以百分制计算遴选出“推免生”候选人。
保研最终成功与否,学业成绩占60分,科研创新能力占20分,思想品德占10分,全面发展占10分。
学业成绩按照实际绩点,分学院排名和专业排名,两者均折算为百分制,各取50%为最终成绩。思想品德与全面发展考虑的大部分是有没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些大家基本都能具备,那么,保研到底是靠什么定胜负呢?毫无疑问,是科研创新,也就是发表论文和竞赛获奖。
科研经历不仅可以为学校增光添彩,也能减轻导师的培育负担
获奖经历更可以证明你能在众多学生中的拔尖实力
那么“大部分高校”不看这些,看什么呢?
科研创新能力 按下列标准进行算分,其中包含学术论文(50%)和学术竞赛(50%)两部分,直接乘以20%折入最终成绩。
(1)学术论文
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否则不予计分。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本人与本院导师合作挂名第二作者发表论文的,获得满分;其他情况下学生作为第二作者发表论文的,分数减半;作为第三作者发表论文的,分数按25%计。第四作者及后面的排名不计分。
(a) 在学校优秀期刊目录上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计为60分,北大核心期刊30分,C刊扩展版40分,会议综述20分(至多一篇)。
(b) 其他期刊发表文章10分,至多两篇。
(c) 会议论文:国际级会议获选论文30-40分、一级会议获选论文20分,其他会议获选论文10分,至多两篇,会议级别由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最终认定。
(2)学术竞赛
(a)分类认定
重要竞赛获奖证书,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尖峰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等。
其他校级与行业比赛均认定为校级比赛。
(b)评分标准
国家级一等奖100分、二等奖80分、三等奖60分,上海市级一等奖60分,二等奖40分,三等奖20分,校级奖10-20分(至多2个),累加不超过100分。同一项目申报同一赛事不同类别取最高成绩,不重复累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同于上海市级竞赛,从高到低计入三个奖项)
保研竞争如此激烈,有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才能保稳,进入一所优秀的大学不论是考研还是保研都不容易,考研需要长时间备战考试,保研则需要花大量精力维持成绩,钻研成果。必须保证在保研加分有效的时间周期内,产出科研成果。切记早准备,早投稿,早录用,早加分。
转自:“科研交流”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