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最后一年,啥时候找教职最好?
2023/1/4 8:53:23 阅读:23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树鱼
时间篇:我要啥时候开始找工作?
进了博士最后一年,有的博士生们就开始焦虑了:我要啥时候开始找工作啊?记得研究生那会儿,都是九月份开始投简历面试的……
亲,你先别急。九月份就开始招人的高校不是没有,但一般都是收收简历而已。面试不是十一二月份就是来年三月。极少有九月份就开始面试然后十月份发offer的。为啥?人家怕你毕不了业……所以尽量找个差不多的时候面试(比如估计你博士论文快写完的时候)。
所以,当你把毕业论文交出去盲审,你也就要开始忙啦。很可能要准备一笔差旅费到处跑哦。(当然,也有的学校给报销往返路费。)
内容篇:我要准备啥?
一个前提性问题:不是你要准备啥,是对方学校需要一个怎样的人才。
举个例子,某双一流高校可能希望一个讲课至少没问题、但科研能力强悍的;但某双非高校很可能对科研没太多要求,但课一定要讲得好。(真的,这种学校我见过!)这两种学校的准备方式肯定不一样啦。
啥,你问我如何区分?很简单啊,很多学校招聘广告会写的明明白白。不然,去知网搜索一下目标学院三年内发文量就能知道。
实在不行,问你导师,问你师兄,或者托你身边一切可能和对方学校有关的人去问。学术圈儿其实不大,多问几个人通常能打听到哒。
当然,如果对方学校要求科研能力强悍,这其实都已经不在“准备”的范畴内了。这东西难道不是博士三年里陆续积累起来的么,对方看一看你的简历就知道了。
试讲篇:如何才能“讲好课”?
科研没法临时抱佛脚,试讲总可以,对吧?目前,除了少数纯科研岗和博士后岗是不需要上课的,其他岗位至少都得能讲个一到两门课。当然,没哪个高校会要求一个博士生手持一整门课的全部讲义,但你至少得准备一个自己无比熟悉且内容擅长的课件(如果以“我英文好”为卖点的同学请准备中英文版课件),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个课件得基本上满足如下要求:
其一,立场正确。比如国际公法的同学至少不能反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宪法的同学不能支持政教合一……此问题不解释。
其二,别太深奥,本科生水平就行。你当然是某领域的内行,但是,哪怕你是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博士生,也得预料到,在座听你试讲的八成有位法制史专业的教授……你把他老人家讲晕了(比如上来就是摩根索N原则),他老人家只会毅然决然的给你打个低分。
其三,别太理论,最好结合一两个喜闻乐见的小案例。
其四,语言表述!有的同学讲啥课都像回答问题,犹犹豫豫的似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有的同学说话太快,讲课听上去就像“背课”;有的同学语言没问题但就是站不住,讲课一小时可以同时实现走路一万步这个小目标……当然,还有极少数同学见到人多就紧张。这种问题可以自行纠正,也可以找同一年要毕业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相互试讲。当然,其实最好的锻炼方式是读博期间自觉从你导师那里接下来辅导硕士生或者本科生的任务。
最后一条:信心,信心!
面试当天,你面前坐着的固然是大牛和大神,但是,只要你一入职,那些都是你的同事而不是你的导师。你们是平级哒。所以,请尽量别以“学生见老师”的心态进入面试。如果非要模拟一种你经历过的心态……你读书时有没有替老师接待过来你们学校讲座的大牛?这位大牛很牛,值得你景仰,但又会对你很礼貌,不会动不动骂你一顿。以同样的状态去看待面试组成员就差不多啦。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转自:“考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