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线上讲座预告 | 黄雪蕾:南京路的气味与情感地图

2022/12/26 14:27:37  阅读:141 发布者:

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

南京路的气味与情感地图

讲座时间

2022122713:00

讲座地点

腾讯会议 248-270-751

主讲人

黄雪蕾 教授

主持人

张春田 副教授

主讲人简介

黄雪蕾,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现为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系教授,曾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国南特高等研究院和维也纳国际文化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并获得海德堡大学Ruprecht Karls Prize、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等荣誉。研究方向为中国早期电影、印刷与大众媒体,及近代中国感官文化史。著作包括专书Scents of China: A Modern History of Smell(剑桥大学出版社,2023)、Shanghai Filmmaking: Crossing Borders, Connecting to the Globe, 19221938 (Brill, 2014)、论文集Sensing China: Modern Transformations of Sensory Culture (与吴盛青合编,Routledge, 2022)、以及诸多期刊论文(发表于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odern Asian Studies等)。

讲座内容简介

始建于1840年代中期的南京路,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本文将其理解为一个地理文化文本(geocultural text),从感官史的角度进行解读,尤其是南京路的气味与环境、情感及政治变迁之关系。借鉴文化地理学中“认知/情感地图”(cognitive and affective mapping)的概念,本文聚焦三个历史时刻,以探讨南京路的“精神形象”如何被形塑与再形塑。第一个阶段是18501860年代,“除臭”(deodorization)是打造南京路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当时开始席卷西方的公共卫生运动密切相关;第二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是1930年代,在现代派都市小说中,可以重绘南京路的气味地图,以考察其摩登奢靡之形象如何在感官和身体层面被建构;第三个时刻是五六十年代,感官感受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而南京路的文化地图再度被重构。经由此三个案例,本文强调个体性的感官如何与大历史发生关联,以及历史中的多重关系如何印刻在生命个体的神经元中。

来源:ECNU中文之窗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