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通过教育部论证!四所“双一流”,官宣

2022/12/22 9:05:04  阅读:178 发布者: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召开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两个前沿科学中心,一致通过专家组的论证。

此前,南开大学和兰州大学也官宣通过教育部论证。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8日下午,教育部组织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论证会,对依托学校建设的“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学校校长、中心首席科学家韩杰才院士出席会议。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为组长,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等13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对中心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建设方案通过论证。

韩杰才从有组织科研、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政策与条件保障等方面介绍了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

中心行政主任李立毅教授详细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会上播放了中心建设情况短片。

专家组认为,中心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发展需要和航天装备技术发展需求,围绕空间环境下材料/器件性能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环境效应的物理本质、空间环境因素下生命活动现象的规律及机制、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演化规律及其与航天器作用的物理机制、空间环境地面模拟与探测技术4个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科学问题探索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航天发展的技术瓶颈,解决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领域“卡脖子”难题,产出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空间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的创新能力水平。中心建设定位准确,目标明确,问题凝练精准,研究内容清晰,基础条件充实,发展规划切实可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特色鲜明,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在空间领域已经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具有扎实的建设基础、充分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一致同意中心建设方案通过论证,建议尽快实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25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召开“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育部论证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吕庆田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陈仁义研究员,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志强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侯明才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教授,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院长王岳军教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特聘首席专家张水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毅鑫教授等11位专家组成,其中侯增谦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校长孙友宏教授介绍了中心建设推进情况。他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校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流学科,承担着地球科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基础研究的重任。中心发挥了学校在深时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结合王成善院士、成秋明院士牵头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聚焦地球演化历史,重点关注深时地球生命-环境-物质协同演化和极端地质事件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实现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学校将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凝聚学科交叉力量、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科研平台,打造成为高校强化有组织科研的样板、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模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成秋明教授从中心建设背景、建设基础与优势、研究方向与内容、组织架构与运行管理、预期成效等方面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与前期推进情况的汇报,并围绕研究方向、建设规划、条件支撑、人才引进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会上,专家组认为中心符合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相关要求,一致同意并通过了“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南开大学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消息,1130日,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范青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永贵研究员,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天津大学马军安教授,天津理工大学鲁统部教授,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原强副总经理,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张永振副部长等11名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由丁奎岭担任专家组组长。

论证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心首席科学家周其林教授汇报了“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方案,表示中心将顺应物质科学发展的精准化、精细化、融通化、智能化的趋势,主动对接国家在绿色发展、生命健康、粮食安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探索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规律和功能应用,加快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出,勇攀科技自立自强高峰。

南开大学校长、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雨露教授介绍了中心建设推进情况,表示南开大学高度重视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将结合“双一流”建设规划布局,发挥学科群优势,制定有利于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持续优化多学科交叉科研创新队伍、深耕有机物质精准创造及应用研究,力争把中心建成引领有机物质科学发展的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专家组对中心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质询,围绕研究方向优化、人才灵活聘用、仪器平台建设、场地硬件支撑、经费支持保障、支持政策倾斜、成果转化推进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面向有机新物质创造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有机新物质高效合成、有机新物质生物功能研究、有机新物质能量转化与存储3个重要方向,搭建精准表征与计算模拟支撑平台,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定位明确、目标清晰、基础坚实,方案切实可行,将为国家在物质科学领域构筑国际“领跑者”地位提供强大动能,为服务“绿色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重要支撑。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兰州大学

122日上午,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马余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罗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薛小刚研究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戴雄新研究员,北京大学颜学庆教授,清华大学陈靖教授,四川大学马利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苏光辉教授,南京大学宋凤麒教授,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廷贵等11位专家组成教育部论证专家组,由马余刚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王锁教授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会上播放了中心宣传片,展示了中心全貌及实验支撑条件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管理委员会主任严纯华围绕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一流队伍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强化条件保障以及强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对中心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介绍。严纯华表示,中心面向稀有同位素高效获取及安全利用领域的重大需求,坚持“小规模、大目标、有特色、高质量”的建设理念,致力在核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方面做出兰大贡献。兰州大学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凝聚学科交叉力量、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与会专家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与前期推进情况的汇报,围绕研究方向、建设规划、条件支撑、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专家组认为,“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面向稀有同位素高效获取及安全处置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兰州作为国家核科学重镇的区域优势,针对稀有同位素的变革理论、高效获取、创新应用和安全处置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交叉融合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在核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心建设定位准确,任务目标和研究内容清晰,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切实可行,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