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离离原上谱!瑞士研发能吃的无人机,作为食物投送给被困人员

2022/12/15 15:11:11  阅读:12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机器人大讲堂 ,作者Robospeak

能飞还能吃的无人机,你见过吗?

你没看错,用无人机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想让受援者吃掉运送物资的航空器。。。这个脑洞听起来就有点疯狂了。

▍米糕研制的可食用救灾无人机

当无人机在任何地方运输任何东西时,移动的大部分都是无人机本身。大多数交付的无人机只能承载其质量的 30% 作为有效载荷,像机翼这样占比庞大的硬件至关重要,但对于受援者似乎又没什么大用。

怎么发挥无人机的最大价值?前不久,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的团队研发了一种由年糕制成的无人机翅膀,可以将其食物有效载荷从 30% 提高到其质量的 50%,这些年糕含有的热量相当于一顿早餐的热量(约300大卡)。

该项研究以论文(Towards Edible Drones for Rescue Missions: Design and Flight of Nutritional Wings)为题在前不久在京都举行的 IEEE/RSJ 智能机器人和系统国际会议 ( IROS ) 会议上提出。

如图,就是这个,由压缩的膨化米制成的无人机翅膀↑↑↑

研发团队认为,有了这种无人机,就可以高效地将食物运送给在绝境中需要食物的被困者。操作也很简单,让这架“一次性”无人机直接飞到他们身边,“牺牲”掉无人机的翅膀,通过提供重要的卡路里来维持一个人的生命。

▍“米饼机翼”是什么味道的?

研究人员用压缩的膨化米(年糕或米饼)设计了这种部分可食用无人机的机翼,因为这种食品与膨胀聚丙烯 (EPP) 泡沫相似。

EPP 泡沫是无人机中常用的机翼材料,因为它既坚固又轻巧,虽然它没有EPP那么强大,但胜在价格实惠、易于使用还易于激光切割。膨化大米的卡路里也相当可观——每公斤 3,870 卡路里,跟意大利面差不多,只是密度要低得多。

出炉的年糕是圆形的,因此制作机翼的第一步是将它们激光切割成六边形,使它们更容易粘在一起。

然后用可食用的明胶粘贴,在它完全干燥后,将机翼用塑料和胶带包装,以确保它不会在潮湿或潮湿的环境中分解。这是一个快速、简单的过程。

至于味道嘛,论文的主要作者 Bokeon Kwak表示:尝起来像脆脆的米脆饼干,尚未添加人工香料。听起来,就蛮健康的样子。

实际上,这款机翼的大小不是由飞行需求驱动,而是由营养摄入需求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大约 700 厘米的翼展可以提供 300 大卡的热量,相当于一份早餐的热量,剩下的 80 克可用来装载维生素或水之类的东西。

虽然这只是一个原型,但这款半可食用无人机是可以飞行的,通过增加一个电机、一些用于驱动尾部表面进行控制的伺服系统和一个小电池,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 10 米左右。接下来,团队将提高无人机上可食用材料的比重,找到用可食用容器携带水等载荷的方法。

▍“米”制无人机的升级之路

此次研发过程,团队主要针对无人机的机械性能和低重量进行了优化。谈及在保持机翼功能的同时并提升卡路里的问题时,研发人员表示,保持低重量(使用食品材料)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机械性能是设计可食用机翼的首要设计标准。

通过使用基于脂肪的材料(例如食用蜡)来扩展设计标准能带来更高的热量,但同时也意味着无人机结构重量的增加,这需要团队进一步的研究。

接下来,研发团队的目标是制造一个流线型的翼型,实现更有效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这些优势可以让无人机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这对携带水很有用),并具有更长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

目前团队正在进行 3D 食品打印和成型测试,以确保可食用机翼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同时还有机翼表面上的可食用/防水涂层,以及可食用机翼随时间的降解测试等等。

虽然 “可以吃”的无人机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但是这个构想有些过于“大胆”,光是想想用大米做的无人机从高空落下来,就不禁让人很怀疑未来这项研究的可行性。不过不得不说,研发人员的脑洞很是值得我们点赞。

注:这架无人机作为欧洲研究计划RoboFood的一个应用,旨在以最大化性能和营养价值的方式开发可食用机器人。

相关资讯:https://www.robofood.org/

转自:arXiv每日学术速递”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