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科学家丨“炭翁”与石墨烯的世界---成会明院士
2022/12/15 14:38:36 阅读:219 发布者:
学者名片
成会明,四川巴中人,炭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任
成会明院士印象
成会明,四川巴中人,炭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日本联合培养)。199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并担任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2016年6月加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创建了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
成会明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贫穷的山区,家住在靠河边的半山腰上,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上学都需要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学校。1975年成会明小学毕业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学校推荐上初中的名单中没有他,为了能让孩子上学的成父拖着病体找到了校长,经过苦苦的恳求,终于成院士很荣幸的走进了初中的校门。上高中同样需要推荐,无可奈何的成母只好狠心将成会明寄养在了新疆的亲戚家中。
进入80年代,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恢复高考,于是成会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这年高考,他被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录取,成为该中学考入重点中学的第一人。
大学毕业后,他在母亲和哥哥的支持下,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成会明在跟随张明大老师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成会明又跟随师昌绪院士、周本濂院士继续从事复合材料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
在与日本的师长、同事的交流中,成会明深深感受到,与日本相比,自己的祖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祖国在成会明心中就像一缕永远挥不去的情丝,盈盈绕绕,时刻在心头。同时祖国也没有忘记他,当时金属所的所长李依依院士、研究员周本濂院士希望他学成回来从事研究工作,就这样他毅然决定辞职回国。回国后便一心扑进科研事业。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石墨烯、其他二维材料等低维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提出了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非金属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纳米管等方法,促进了碳纳米管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模板导向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毫米级单晶石墨烯,发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提出了可高效储能与转化的层次孔材料设计、电化学电位调控、晶面调控等方法,制备出一系列新型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研制出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批量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
他曾担任1项973项目(2000-2005)和2项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6-2010, 2011-2015)的首席科学家,连续三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
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70多次,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26余篇,被引用11万余次,H因子151,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获得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环境与生态领域,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2017)、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美国碳学会Charles E. Pettinos奖、德国SGL集团Felcht奖、美国化学会ACS Nano讲座奖奖励。成会明的研究工作被NSFC《简报》选用、两院院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科技部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美国《Chem. & Eng. News》在1999年内曾两次评述 。曾任《Carbon》副主编、《新型炭材料》主编,现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编。
转自:“易美云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