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成果:已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一)
我们先看某教师的课题中期报告(本文所引用的中期报告部分内容仅作为案例使用,如给课题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课题名称:《高考生考试心理调适XXXXX研究》
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在长期下沉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高三学生在面对考试时会出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问题1和问题2略)
问题3:高三学生考试时对“外界干扰”的应对策略不够。突然的“外界干扰”,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如何应对考场“外界干扰”策略的培养。部分学生心理较为敏感,一些很轻微的干扰都能引起其在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的心理不适。
课题前期的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一)和(二)略)
阶段性成果(三):通过抗干扰能力训练活动,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1.引入放松操,帮助学生快速达到平静状态。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将在实验班引入放松操,帮助学生快速达到平静状态。2.有意识营造干扰环境,进行注意力训练。课题组将有意识设置一些干扰环境,通过反向训练,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训练。3.成立班级个体咨询室,使学生有心理倾诉、宣泄的出口,科学、有效抗干扰。课题组成员将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依托三二班成立班级个体咨询室,使学生有倾诉、宣泄的出口,科学指导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抗干扰的能力。
(二)
本文所引用的课题案例,是来自某教师课题中期报告的部分内容,即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的问题3和课题前期阶段性成果的阶段性成果(三)的两个部分内容。
从引用的中期报告部分内容来看,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的问题3(即高三学生考试时对“外界干扰”的应对策略不够)与课题前期的阶段性成果(三)(即通过抗干扰能力训练活动,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基本上是一种比较清晰的对应关系,即问题与阶段性成果保持了一致性,显然这是符合中期报告的基本要求,这是值得肯定的。这同时也说明该教师撰写中期报告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
我们再来看看该课题中期报告的阶段性成果(三)具体内容,即“……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将在实验班引入放松操,帮助学生快速达到平静状态……课题组将有意识设置一些干扰环境,通过反向训练,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训练……课题组成员将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依托三二班成立班级个体咨询室,使学生有心力倾诉、宣泄的出口,科学指导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抗干扰的能力。”不难发现,该课题中期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内容中,使用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将有意识”“将通过”等字眼,这明显是该课题下一步需要开展的活动。也就是说,该课题中期报告的阶段性成果(三)中的策略尚未实施,目前还只是课题研究过程的一种计划或打算。
(三)
众所周知,课题中期报告也属于研究报告,只不过是一项课题研究活动中期之前的研究过程总结,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期报告就是结项报告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说,中期报告是一项不完整的结项报告。既然中期报告也属于研究报告,那么中期报告的内容显然既不等同于工作总结,更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对该项课题中期之前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提炼。
对于中期报告的格式,我们并没有作出一个统一的要求。但鉴于部分教师不会撰写中期报告的窘况与诉求,我们也同时提供了一个中期报告的参考格式,具体如下:一、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二、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五、课题研究下一步思路与打算。在这个中期报告的参考格式中,“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主要是阐述清楚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需要详尽阐述;“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主要是梳理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各项准备活动,可以按照内容板块或时间顺序进行归类整理,表达清楚即可;“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需要进行详尽阐述,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案例或表格、
等;“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是列出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哪些新问题;“课题研究下一步思路与打算”主要是阐述对前期研究活动的梳理之后,下一步将要如何继续开展研究活动或者作出什么样的研究活动安排等,包括课题组成员再分工、研究计划或研究方向的调整等。
不难看出,该中期报告的参考格式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从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所作出了哪些研究或准备工作,再到如何具体解决问题(即问题解决的策略或方法),最后列出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显然,这既体现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即“问题即课题”——问题贯穿一项课题研究活动的始终;同时,也体现了课题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即“过程即研究”——课题活动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
在该中期报告的参考格式内容中,我们认为其核心部分应该是“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即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这部分内容,才真正体现了课题组成员的真实研究活动,也是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活动集体智慧结晶。但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该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时有畏难情绪。事实上,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真正开展研究活动了,其实这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并不难。我们认为,该部分内容撰写不需要大量理论支撑,只要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或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再加上部分案例、课例或表格
等,其内容就应该已经比较丰富了。
结束语
显然,中期报告中“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即是已经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也就不存在策略或方法了。而我们引用的中期报告案例“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三)”部分,是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就不属于阶段性研究成果。事实上,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中期报告的“课题研究下一步思路与打算”中进行阐述。
我们认为,课题中期报告只是阶段性结题,因此课题概述(课题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不要求都能够得以解决。在撰写中期报告时,“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要聚焦已经聚焦的问题,只要把已经解决的问题策略或方法总结和提炼出来即可。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在中期报告“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进行阐述。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已经解决了几个问题,那么“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就总结和提炼几个问题,不需要面面俱到。
此外,中期报告或结项报告中的问题是否必须与开题报告中的问题一致性呢?我们认为,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其它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那么,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情况是遇到的问题如果不影响原有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先搁置一边,有时间了再解决或者是可以作为下一个课题的研究起点;第二种情况是遇到的问题影响或制约了原有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及时有效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整个的课题研究活动进程。因此,第一种情况中的问题显然在中期报告或结项报告中不用体现,而第二种情况中的问题就需要在中期报告或结项报告中体现出来,这样就和中期报告或结项报告的内容保持一致性了。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