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第6届审稿快线最佳论文
2022/11/28 14:40:41 阅读:425 发布者:
《中国经济学》第6届审稿快线于2022年11月20日成功举办,经过点评专家评审打分,本届审稿快线最佳论文为《“一带一路”国家碳达峰评估——兼对“公平-污染困境”理论的实证检验》,作者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自敏、韩威鹏、慕天媛及邓明艳。
论文摘要
如何平衡经济持续增长与碳减排目标,同时厘清收入不平等与碳排放关系,是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质量的核心问题。以1971-2019年沿线109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把随机前沿方法融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构造碳效率前沿,然后通过开发一项基于距离因子的测度方法,在考虑到沿线国家经济增长需求的基础上对各国碳达峰潜力和质量进行二维评估,并进一步考察了沿线国家是否存在“公平-排放困境”。
研究结论显示:第一,“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名义为“倒N”而实质为“倒U形”的关系,沿线实现高质量碳达峰所对应人均GDP为2.53万美元,同时各国需要加强二氧化碳以外温室气体如氟化物等的减排力度;第二,沿线国家碳减排潜力在考察期内呈“W形”波动且具有一定收敛态势,在使用距离因子修正后,欧洲地区碳达峰路径质量位居第一,非洲区域紧随其后,亚洲地区实现碳达峰过程中仍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第三,不同国家需要采取差异化方法以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其中,冲刺组国家重点在于绿色技术采用和产业优化,潜力组需兼顾经济发展目标并加强气候融资,边缘组十分容易陷入达峰陷阱;第四,中高及高收入组国家存在“公平-污染困境”,基尼系数每下降1个单位,人均碳排放增加最高可达0.89%,在中低及低收入国家则未发现明显证据。
本研究对于分析解决“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刘自敏,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能源与气候变化、非线性定价。
韩威鹏,西南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与政策。
慕天媛,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贫困治理。
邓明艳,西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