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冯杜团队发现mtDNA 释放和下游炎症反应的调控新机制
2022/11/24 9:56:45 阅读:245 发布者:
线粒体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内含物可作为炎症反应的有效激动剂,其中最显著的便是线粒体DNA(mtDNA)。此前的研究表明mtDNA释放到细胞质中会引发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但mtDNA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2022年10月17日,广州医科大学冯杜团队在 EMBO Journal(IF=14)在线发表题为“Prohibitin 1 regulates mtDNA release and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内膜蛋白抑制素 1 (PHB1)是调节线粒体DNA 释放和下游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
在机制上,该研究证明了生理条件下线粒体内膜蛋白PHB1是通过与线粒体膜蛋白AFG3L2和SPG7的结合来抑制mtDNA释放和炎症反应,而炎症应激则会增强AFG3L2与SPG7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打开,从而释放mtDNA与激活下游炎症反应。
线粒体DNA(mtDNA)暴露于胞浆会激活先天免疫反应。当mtDNA暴露于细胞溶质时,两条主要的DNA传感信号通路将被激活:1)是干扰素基因蛋白的环状GMP-AMP合成酶刺激物通路(cGAS-STING);2)是炎症小体通路。在cGAS-STING通路中,暴露于胞浆的双链DNA将与cGAS结合,进而激活STING,随后导致TANK结合激酶1(TBK1)和IFN调节因子3(IRF3)的磷酸化,最后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分泌。
在炎症小体途径中,NOD、LRR以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等模式识别受体在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刺激下,则会发生寡聚化并结合衔接分子ASC和效应分子caspase-1前体(pro-caspase-1)。随后,pro-caspase-1被切割成成熟形式的caspase-1,其进一步切割pro-IL-1β和Gasdermin D,从而促进促炎过程和焦亡发生。已知mtDNA释放是炎症反应所必需的,因此明确mtDNA是如何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通透性的紊乱(MOMP和MIMP)是mtDNA释放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mtDNA通过线粒体外膜流出的机制涉及到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寡聚物、BCL2拮抗剂/杀伤剂以及凋亡调节因子(BAK/BAX)大孔等。在MOMP(外膜)转变后,在缺乏线粒体内切酶G的细胞中,短的mtDNA片段可直接通过VDAC寡聚体释放到胞浆中。在细胞凋亡期间,mtDNA则通过BAK/BAX大孔释放到胞浆中。然而,MIMP(内膜)释放mtDNA的明确机制仍有待阐明。在线粒体内膜上,一些蛋白质有助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形成和开放,研究表明mPTP参与了mtDNA释放,进而触发了炎症反应,但调节mPTP开放以释放mtDNA的特定蛋白仍不清楚。
图1 生理条件下与炎症应激条件下mtDNA释放的调控机制(图源自EMBO Journal )
据报道,位于线粒体内膜中的几种蛋白质是mPTP的组成部分,并参与调节MIMP。其中包括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ANT)、F1Fo ATP合成酶以及痉挛性截瘫7蛋白(SPG7),这些因素被认为是mPTP开放所必需的,从而调节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离子运输。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调节MIMP并促进线粒体内膜释放mtDNA。
抑制素1(PHB1)位于线粒体内膜,并与PHB2相互作用。其由12至16个异二聚体形成环状复合体,以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此前,Kasashima等人 报道PHB1的缺失会损伤线粒体的类核结构(mtDNA/蛋白质复合物),并降低关键的核成分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水平。因此,研究者推测PHB1可能是线粒体类核的成分。此外,已有报道指出PHB1缺乏会促进炎症发生并增加对肝损伤的敏感性。肠上皮细胞缺失PHB1的小鼠表现出自发性回肠炎症。因此,PHB1、mtDNA释放和炎症之间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
图2 PHB1 的敲低促进 mPTP 依赖性的 mtDNA 释放(图源自EMBO Journal )
m-AAA蛋白酶复合物与AFG3样蛋白2(AFG3L2)和SPG7以异六聚体形式组装,或仅与AFG3L2以同六聚体的形式组装。SPG7(mPTP的潜在调节因子)的敲除则会显著影响线粒体向胞浆的离子流出。此外,SPG7可与mPTP的重要成分(亲环蛋白D)相互作用,且PHB1可负性调节m-AAA蛋白酶复合物的蛋白水解活性,以介导线粒体蛋白的降解。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PHB1可能通过调节SPG7-CYPD依赖性的mPTP开放来促进mtDNA释放。
该研究发现PHB1通过调节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在 mtDNA 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图2)。PHB1的缺失导致线粒体完整性和功能的改变。PHB1缺陷型巨噬细胞、骨髓特异性PHB1 敲除(Phb1MyeKO)小鼠的血清和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现出IL-1β水平升高。PHB1 KO小鼠也表现为不耐受脂多糖休克。PHB1耗尽的巨噬细胞则显示出mtDNA细胞质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增加,且该过程可被环孢菌素A和VBIT-4通过抑制mPTP开放和VDAC寡聚化所抑制。
原文链接:
https://www.embopress.org/doi/full/10.15252/embj.2022111173?saml_referrer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