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技考古丛谈】走近科技考古 感受文明魅力(第一辑)

2022/11/23 16:37:55  阅读:136 发布者: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中国考古学已经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主,充分结合自然科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性学科。而针对发掘出土的人类遗骸所开展的人类骨骼考古研究,不仅能够为诠释人类体质特征的发展与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更能够为进一步探讨古代先民的人群结构、行为模式、健康状况等问题提供科学论据。笔者就人类骨骼考古所包含的几项主要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做简要梳理。

随着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三维信息分析处理方法的飞速发展,文物、考古研究中先后引进了三维激光扫描、多视角三维重建等技术,用于对考古遗址、发掘区域、石刻、造像乃至出土器物进行三维信息提取,进而生成地面或各种文化遗产的线划图、等值线图、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和数字三维模型等成果,满足各种文物考古工作的需要。

科技考古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之间关系成为众多媒体和学者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多位科技考古学者撰文讨论了科技考古在考古中的应用、科技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作用、科技考古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加强科技考古学与考古学结合等问题。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对科技考古的成果以及在考古中的应用提出了疑问。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科技考古的相关问题,以期更加清晰地认识科技考古。

回顾中国动物考古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就全国30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了动物考古学研究,动物考古以考古实证材料重写了古代畜牧史,以独特的视角探讨祭牲、次级产品、骨器及制骨手工业等多个方面的学术问题,随着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它已成为中国考古和历史研究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践中,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与人骨考古、动物考古和植物考古等一样,均为考古发掘出土的生物遗存,但前者可以利用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将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信息揭示出来。这对于认识古代先民食谱,尤其是从个体层面开展对比研究,进而把握群体的饮食状况与生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