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聚焦电子束:球差和衍射极限的角逐
2022/11/18 9:02:25 阅读:188 发布者:
SEM vs. STEM
SEM和STEM成像都是通过扫描高度聚焦的电子束实现显微分析的技术。二者的区别在于SEM收集逸出表面的电子,反映样品表层信息;而STEM收集透过样品的电子,反映样品内部信息。下面两张iPhone6对比图可以直观的反应STEM和SEM成像的区别。
聚焦电子束
虽然电子束和材料的作用体积最终决定显微分析的分辨率,但是要获得最极致的分辨率,我们首先要获得尽可能小的聚焦电子束。聚焦电子束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电子枪发出的高斯电子源受到衍射宽化,球差宽化和色差宽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直径的束斑。下面我来讨论影响电子束束斑直径的几个重要因素:
1. 电子源的高斯直径dg:从电子枪发出的电流密度在空间上不是各项同性的,而是以光轴为中心呈现高斯分布。高斯直径可由以下公式表达:
其中I为电子束的电流强度,
是电子枪亮度,
是电子束的汇聚半角。I可以通过控制镜筒中各级光阑和电磁透镜强度改变,
由最终电磁透镜的聚焦强度决定,
指的是电子源发出的单位立体角内的电流密度,亮度与加速电压一般成正比。在加速电压确定的情况下,一般认为
在镜筒内是常数,其大小由电子枪种类和设计决定。冷场电子枪亮度最优,热场电子枪其次,热发射式电子枪最差。下表给出了大致范围。
2. 电子的衍射宽化dd:高速电子具有波动性,受衍射限制,不可能汇聚成一个理想的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艾利斑。艾利斑的直径可由以下公式表达:
其中
是电子波长,电压越高,波长越短,理论上可汇聚成的艾利斑越小。这也是为什么几百kV的STEM可以用来拍摄晶格和原子像,而几十kV的SEM一般用来观测形貌信息。另外,α越大,不同衍射束的相位差在汇聚平面上越快积累到一个周期,艾利斑越小,简图如下。
3. 电磁透镜的球差宽化ds:与光学透镜一样,电磁透镜也不完美,离透镜中心越远的电子束会被越强烈的偏转向中心光轴。这种不完美导致汇聚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盘,其最小直径为:
之所以称之为球差,是因为透镜的不完美导致了距离中心不同距离的球面波阵面不同心,这种差别用球差系数Cs表示。由于球差带来的束斑宽化ds与汇聚半角α的三次方成正比,而艾利斑大小dd与汇聚半角
成反比,我们常常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
球差矫正器的问世极大的减小了球差的影响,它是通过一系列额外的透镜来矫正这种不完美,尽可能的缩小Cs。当Cs足够小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增大汇聚半角来减小衍射宽化,获得极致的分辨率。下面的简图能够简单的反应球差形成和球差矫正的原理。
4. 电磁透镜的色差宽化dc:除了球差以外,透镜对不同能量的电子的汇聚能力也不一样,同一位置电子束向中心光轴偏转的强度不同。也就是说,当电子源有一定的能量分布时,汇聚后的电子束也会呈盘型,其尺寸可估算为:
其中Cc为色差系数,E是入射电子的能量中值,
反应能量分布,
依然是汇聚半角。减小色差最直接的方法是减小
和
,前者可以通过选择冷场电子枪和单色器矫正实现,后者则需减小
(副作用是增大高斯直径和衍射宽化)。下图解释了色差的形成原理,为何不同的电子枪色散度不同,以及一种
单色矫正器的工作原理。
总结
由上述讨论可知,电子束束斑的大小受多种因素限制,而且每种因素都与汇聚半角
有关。电子束束斑直径可由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钨灯丝SEM vs. 冷场SEM:钨灯丝SEM的束斑直径受电流,色差,和球差的影响都很大,而受衍射极限的影响较小;冷场SEM的束斑直径主要受衍射极限和球差的影响。
常规冷场STEM vs. 球差矫正冷场STEM:这种级别的STEM束斑直径同样是主要受衍射极限和球差的影响。当球差被矫正以后,我们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大汇聚半角α,进一步减小衍射极限的影响,获取更小的电子束。
综上所述,聚焦电子束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电子枪发出的高斯电子源受到衍射宽化,球差宽化和色差宽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直径的束斑。它的尺寸受电子枪亮度,电流,衍射极限,色差,球差,汇聚半角等多个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束斑尺寸的优化,其中平衡球差和衍射极限的影响是实现分辨率突破的重中之重。
转自:“科研共进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