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印度最早明年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科研圈日报
2022/11/17 17:50:28 阅读:151 发布者:
· 世界人口
联合国报告:11 月 15 日全球人口将达 80 亿,印度最早明年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来源:Pixabay
新华社报道,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22》报告预计,到 11 月 15 日,全球人口将达到 80 亿。这一数字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存在地区差异。
由于预期寿命和育龄人口增加,联合国预计到 2030 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 85 亿左右,2050 年达到 97 亿,本世纪 80 年代达到约 104 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 2100 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蕾切尔·斯诺表示,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在 1962 年至 1965 年间达到 2.1% 的峰值,此后急剧下降,2020 年不到 1%。且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 0.5% 左右。
根据报告,到 2050 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过一半将集中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 8 个国家。印度预计最早于 2023 年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并在 2050 年人口达到 17 亿。(新华社)
· 气候环境
我国 10 月 26 个气象站最高温达 40 度,南方干旱将持续到明年 3 月
中新网消息,中国气象局 11 月 7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 10 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11 月气候趋势预测和气象服务提示。我国 10 月气候整体呈暖干特征。月内,全国有 248 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秋季极值,其中有 26 个站达到或超过 40℃。7 月以来,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温高雨少,出现伏秋连旱。10 月上旬,江淮、江汉气象干旱受降水过程影响有所缓解,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 10 月仍温高雨少,气象干旱持续。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分析指出,11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江南大部出现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较大。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主任吕娟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也表示,根据降水年内分布规律以及区域内历史旱情旱灾规律特点分析,初步判断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导致的长江中下游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将持续至明年 3 月以前。(中新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
· 生物医学
不到 40 岁已患 12 类肿瘤或癌症:科学家发现一名携带特殊“易患肿瘤”突变病例
近日,一项由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Spanish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re)等机构领导的新研究,报告了一名在 36 岁生日前就患过 12 类肿瘤的女性。据悉,这名女性在 2 岁时患上了第一类肿瘤,最近一次则是在 28 岁,其中有 7 类为良性肿瘤,还有 5 类为恶性肿瘤。研究发现,这名女性携带 MAD1L1 基因的种系双等位突变(基因功能丧失),这种会导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突变十分罕见,还伴随着系统性炎症和对多种肿瘤前所未有的高敏感性。
MAD1L1 基因编码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蛋白 MAD1,它在细胞分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实验室小鼠携带 MAD1L1 的两个突变拷贝时,胚胎会在子宫内死亡。研究发现这位女性约有 30%~40% 的血细胞染色体数量异常,一生中都极易受到肿瘤的影响,但她正常生存了下来,并在每次患上肿瘤时都能相对容易地得到治疗。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要归功于她独特的免疫系统。他们发现,染色体数量异常细胞的存在会启动正常体细胞的防御性免疫反应并推动炎症反应,这可能帮助免疫系统在癌症和肿瘤出现时发现并消灭它们。该团队推断,不断产生的异常细胞在患者体内形成了一种慢性防御反应,这有助于肿瘤消失,并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患者对癌症治疗反应良好。该团队希望进一步研究非整倍体相关的免疫防御机制,为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机会。相关论文 11 月 2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Live Science)
· 高等教育
香港赴内地大学生补助最高 19400 港元:香港上调内地升学资助额
中新网报道,据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消息,香港教育局 11 月 7 日宣布上调“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增幅由 5% 至 16% 不等,2022 至 2023 学年起实施。调整后的资助会按院校所在地区与香港的距离分为三个类别发放给合资格学生,最多可获 19400 港元资助。
计划将惠及在 191 所指定内地院校修读学士学位课程的香港学生,包括于 2022 至 2023 学年参与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的 129 所院校。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只可在同一学年内接受其中一项资助。款项按年发放,年期为有关学生于指定内地院校就读学士学位课程的正常修业期。(中新网)
转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