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扩大标准供者”时代下的供肝质量评估与修复

2022/11/16 17:38:17  阅读:135 发布者:

文章导读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器官短缺,“边缘肝”逐渐应用于临床。“边缘肝”的使用增加了术后原发性肝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 PNF)、移植肝早期肝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EAD)和缺血相关胆道疾病(ischemia-type biliary lesions, ITBL)的发生率。

扩大标准供者(extended criteria donors, ECD)通常指那些患有基础疾病供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包括高龄、重度脂肪肝、冷热缺血时间延长、捐献前有病原菌感染、高钠血症和循环死亡后捐赠供者。有研究表明,ECD的使用会增加术后PNFEADITBL发生风险。

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模型来评估ECD供肝质量至关重要。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因素(图1)包括供者参数(如年龄、供肝脂肪变程度、病原体感染等);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过程相关因素(如冷热缺血时间、供肝植入时间等)。基于这些临床因素,评估模型如供者风险指数等相继建立,指导供肝分配。

1 肝移植全过程影响移植质量的临床因素

但上述模型未纳入其他重要参数,如供肝病理、影像学、关键分子等,新近研究发现这些因素能半定量或定量评估移植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多组学、单细胞技术的发展,与移植物预后不良相关的分子谱陆续被描绘出来,并挖掘出一批新型生物标记物。因此,本文章从供肝及供者层面,综述了供者血液、供肝组织以及供肝保存液中可用于移植术后PNFEADITBL评估的生物标记物。大部分标记物参与急性炎症损伤过程,影响移植过程中供肝组织缺血损伤或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导致不良并发症发生。然而,仍有部分标记物损伤机制未明,有待进一步探究。

此外,随着“边缘肝”的增多,对其进行质量修复极其重要。静态冷保存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供肝保存方法,但该方法会导致供肝长时间缺血。机械灌注通过机械动力或脉冲方式灌注肝脏血管形成回路,不仅可用于保存,并逐渐用于器官质量评估及修复。本文章同时综述了目前常见的供肝修复方法,如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减脂”疗法、抗炎疗法、血管扩张剂疗法(图2)。

2

结论展望

总体来说,对“边缘肝”进行质量评估和修复,使之成为一个更优质的供肝,是“ECD”时代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Assessing Donor Liver Quality and Restoring Graft Function in the Era of Extended Criteria Donors”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DOI10.14218/JCTH.2022.00194

转自:“华誉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