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长城会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场论坛共分为三个部分:“从临床研究管理的角度看如何做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分子流行病学最新进展引领心血管病精准医疗”及“心血管环境流行病学”。诸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从统计学基础、伦理到精准医学进展,进行了精彩讨论,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论坛第一部分首先从临床研究管理的角度看如何做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切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单广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秀花教授主持。
来自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医学统计部的李卫教授率先讲解了“研究者发起研究常见统计学问题”。从研究假设、非劣效应值选择、主要评价指标选择、偏倚控制(随机隐藏、盲法评价)、样本量估计、统计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及结果解释等方面进行讲解。全面具体地讲解了统计研究方法学中常见的问题。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赵励彦教授以“临床研究的人类遗传资源采集审批”为题,分别讲解了申报登记、行政许可(采集、保藏、国合研究、材料出境)、备案(国合临床试验、信息对外提供或开放使用)等过程的具体内容与流程,让大家对遗传疾病及罕见病例的规范化收集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曾琳教授讲解了“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和核查”。曾教授认为每个项目发起者应该进行内部自查,并强调基本信息、伦理相关、研究进度、方案修正和违背、数据管理和质量、实验室和生物样本管理应是审查的重点内容。
最后,来自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李会娟教授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常见伦理相关问题及监管考量”进行讲授。李教授对我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受试者保护常见问题等展开探讨,她指出我国研究者的研究方案多不完善,大多设计缺乏支持性依据;伦理批件及知情同意签署不规范,伦理跟踪审查意识不足;多以观察性研究之名,行干预研究之实;普遍缺乏质量管理体系或质控措施;并且高风险或多中心研究缺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基于上述情况,李教授建议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以保护受试者为核心,同时设立稽查与监查的专业队伍;并且积极倡导基于风险的研究管理以及加强培训。
第二部分“分子流行病学最新进展引领心血管病精准医疗”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鲁向锋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郭彩霞教授担任主持。
首先,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鲁向锋教授讲授了“基因组学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鲁教授以心血管基因为切入点,指出药物与基因组学相互作用可使心血管病患者显著获益。随后,鲁教授以2021年Nature上一篇血脂跨种族GWAS研究为例,表示不同种族之间基因组有差距,这将影响血脂治疗手段的疗效。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郑乐民教授讲解了“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郑教授既往通过代谢组学发现AAD患者血浆中琥珀酸浓度升高,并在随后的研究中揭示了琥珀酸为AAD发病重要风险因素;琥珀酸为诊断AAD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琥珀酸水平可以区分AAD与急性心梗及肺栓塞;琥珀酸补充加重了BAPN/Ang II诱导的AAD。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蒋宏峰教授以“基于脂质组学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为题,表示脂质分为三大类,包括简单脂质、复合脂质及游离脂质。脂质组学在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脂质风险与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鞘脂是独立于传统心血管脂质标记物的风险因素。
最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大的王利教授阐述了“基于单细胞组学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王教授从细胞学(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等)讲解了心血管学近年来的进展。
论坛的第三部分围绕“心血管环境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施小明教授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教授共同主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阚海东教授以“从疾病负担角度看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为题,指出空气污染是我国人群死亡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臭氧与热浪等环境问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息息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李湉湉教授就“极端天气的心血管健康风险与应对”进行讲解。李教授指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过去20年内该变化趋势增加明显,并且近5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数增多。李教授表示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应明晰环境与心血管健康证据,制定相应防护策略。
来自国家心血管中心预防医学的李静教授讲解了“室内污染物暴露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李教授表示室内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吸烟、烹饪、供暖及燃烧固体燃料。其中,固体燃料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将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对此,李教授就潜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且指出室内空气污染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来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高培教授以“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为题,表明真实世界数据来源多样,比如卫生信息系统、医保系统与死亡数据登记库等。其中,不同真实世界数据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随后,高教授以观察性研究模型的选择为例,向我们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就空气污染及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本土化研究证据进行了介绍。
最后,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本届心血管流行病论坛圆满结束!感谢所有付出辛苦的专家和积极参会的临床医生,感谢大会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来年我们不见不散!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