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清华大学林欣课题组发现Bcl10磷酸化依赖的液滴样聚集正调控DNA病毒诱导的先天性免疫信号

2022/11/2 14:10:08  阅读:339 发布者:

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后,宿主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来启动抗病毒反应,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和细胞因子(如I型干扰素)的表达来帮助清除病毒。DNA病毒或胞浆DNA刺激下,STING会被激活形成二聚体并且发生构象变化,发生构象变化的STING随后释放羧基末端以招募和激活TBK1,从而磷酸化STING。磷酸化的STINGIRF3的正电荷表面结合来招募IRF3,导致IRF3TBK1磷酸化。IRF3一旦磷酸化,就会形成同型二聚体并转移到细胞核以诱导IIFN的表达。然而,TBK1在这种抗病毒信号通路中被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林欣课题组题为“Bcl10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droplet-like condensation positively regulates DNA virus-induced innate immune signal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发现,NF-κB信号上游调控分子B-cell lymphoma 10 (Bcl10)参与调控DNA病毒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

林欣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Bcl10缺失导致DNA病毒HSV-1感染后抗病毒反应受损。进一步研究表明,Bcl10在病毒感染后会被STING招募到STING-TBK1复合体中被TBK1磷酸化,磷酸化的Bcl10会形成液滴样聚集的寡聚体而激活。活化的Bcl10进一步增强TBK1的磷酸化并调控下游IRF3的激活,从而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在cGAS-STING信号通路中Bcl10-TBK1双向正反馈调节的循环机制,为抗病毒天然免疫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治病机制解释和治疗新思路。

转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