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积极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2022/11/2 11:37:41  阅读:194 发布者:

103日,“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五院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表示,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首要要求。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实现稳步提升和量的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应当基于实践,在实践当中努力发现提炼具有客观经济规律性的认识,继而深入地挖掘和凝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观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指出,对知识体系的认识,本质上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观,把实践作为理论构建最为原始、最为基础性的养分。把实践作为检验我们各种规律和各种范式很重要的一个必要条件,把指导实践作为最终的价值观。构建知识体系的这几大要件,包括客观典型事实、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体系、基本概念范畴、一致性命题、分析框架和范式,以及范式的意识形态体系等,避免过度的从概念到概念、从规范到规范、从理念到理念、就规律谈规律,使我们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过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指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有三条路走不通:一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路径走不通;二是停留在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层面的路径走不通;三是闭门造车的路径走不通。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可以尝试做问题导向的研究、设置重大议题、建立评价体系、做中国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实践层面要坚持“两个有用”原则,即对理解和改造中国有用、对社会科学的文献发展有用。

坚持问题导向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指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经济学科的课程思政化建设。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作六方面思考。要明确育人导向和体系协同的应有内涵;专业思政课程的定位是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润物无声的主渠道、创新教学方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全员育人和整合培养;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的原则要遵循尊重专业特色的育人规律和顺应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经济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是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学生实践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材建设为依托;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要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坚持多元性评价和重点评价相协调,坚持发展性和激励性相促进的原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指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性的研究,基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发掘新的经济学洞见,继而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应以典型事实体系研究中国经济的特殊之处,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更多地运用实证研究回答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应重视经验性研究跟实践联系的重要性,要更好地把握实证性研究的科学性,同时要允许次优研究的存在;应明确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的差别,规范性研究中价值的判断非常重要,实证性研究中要坚持科学性,要有逻辑自洽的分析,要跟事实相符合。中国经济学界学术共同体要共同努力,聚焦议题,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去影响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以中国为背景,作比较公正的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指出,中国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从过去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国外引进到现在想要开始自主构建经济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积累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社会科学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中国现象的重大叙事研究以及中国现象对经济学整个知识体系的贡献研究。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叙事的本质、现有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以及中国经济现象对主流经济学的贡献与意义是整个自主知识体系构造过程中所需要思考并回答的关键性问题。

转自:智库中国”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