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ure Plants | 植物基因组中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基因的协同扩张和收缩

2022/11/1 14:21:27  阅读:204 发布者: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博弈”的过程中,进化出了两层免疫系统:第一层免疫系统(称为PTI)和第二层免疫系统(称为ETI),可以识别并激活对病原体的防御。在这两层免疫系统中,免疫受体识别不同的病原菌来源的分子,免疫受体激活的机制也不相同。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细胞凋亡和通常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激活模式触发免疫(PTI)。病原体提供效应因子来减弱植物的PTI。然后,植物进化出细胞内的核苷酸结合域、含亮氨酸重复的受体(NLRs)来识别病原体效应因子的扰动并激活ETI,这已被广泛用于作物抗病育种。研究发现,植物两层免疫系统PTIETI并不是独立发挥功能,而是存在相互放大的协同作用,从而保障植物在应对病原菌的入侵时,能够输出持久且强烈的免疫响应。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Jonathan Jones院士在国际著名杂志在线发表了“Concerted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immune receptor gene repertoires in plant genomes”论文。由于PRRNLR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的,他们研究了这两个受体基因家族的大小是否相关。

 

在植物中, PRR蛋白结构多样,通常是受体样激酶(RLK)和受体样蛋白(RLP),它们可以感知微生物/损伤相关分子模式(MAMPs / DAMPs),共同促进宿主抵抗广谱病原体的免疫力。RLKs包含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的激酶结构域,RLPs则缺少胞质的激酶结构域。NLRs存在于几乎所有陆地植物中,根据其N端结构域可分为三类: CNLs: coiled-coil (CC) NLRsTNLs: 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Resistance protein (TIR) NLRsRNLs: RPW8-like coiled-coil domain (RPW8) NLRsNLRsC端具有NB-ARCLRR结构域。

首先,作者为了研究编码PRRNLR蛋白的基因的扩张或收缩,他们从350个公开可用的基因组中的注释蛋白质组中共鉴定了88020 LRR-RLKs, 28018LRR-RLPs, 3500LysM-RLKs, 1238LysM-RLPs 以及95127 NB-ARCs。通过相关性分析,作者认为参与病原体识别的PRR基因家族与NB-ARC基因家族共同扩增或共同收缩。进一步分析发现,一些植物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与免疫受体基因家族的扩张有关。此前,对番茄茄基因组的分析表明,NLRRLPRLK可能形成基因组簇。基因组聚集可能意味着基因家族的扩张/收缩可能导致基因近距离间接串联扩张。为了确定免疫受体家族的协同扩张/收缩是否是由于基因组聚集所致,作者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和水稻的基因组。在三个基因组中,许多LRR-RLK-XIILRR-RLP基因座与NB-ARC编码基因座重叠。通过量化,作者计算了LRR RLKLRR RLP到最近的NB-ARC编码基因的平均距离,并与随机选择的基因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虽然NB-ARC编码基因可以与相邻的LRR-RLK-XII形成基因组簇,但这些免疫受体的共同扩增/收缩可能是由基因组簇集以外的机制引起的。

 

图一 350个基因组中的免疫受体基因家族

 

图二 植物基因组中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基因的协同扩张和收缩

原文链接:

Concerted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immune receptor gene repertoires in plant genomes | Nature Plants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