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最新报道 |《语言文字报》大型赛事助力国际中文传播的策略思考 ——从北京冬奥会到成都大运会

2022/10/31 9:51:10  阅读:504 发布者:

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四川成都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语言产品及服务在国际中文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首都师范大学乔江山、李艳基于对大运会语言服务产品的分析,提出了大型国际赛事中文传播的优化对策。

20221012日《语言文字报》02版刊发

以下为原文

从北京冬奥会到成都大运会

——大型赛事助力国际中文传播的策略思考

乔江山   李艳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交出优异答卷,在国际中文传播和中国文化表达方面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路径。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中国成都举办,预计有170个国家、1万余名运动员及官员参会,1万余名国内外记者驻区报道,150万人参与志愿服务,全球关注量将突破8亿人次。

大型国际赛事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大运会是全球青年群体的盛会,青年决定着世界的未来,也是中文国际传播的主要对象。基于此,本文拟从大运会的语言产品(服务)供给状况入手,分析其如何依托语言产品更好地开展中文传播,尝试为我国未来大型赛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跨语言交流,传播中国文化,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

一、成都大运会语言产品供给现状

语言产品/服务的供给为大运会中文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语言需求,成都大运会目前推出语言技术产品四款、语言出版产品两册、两款app及语言创意产品若干。

表:大运会语言产品/服务供需分析表

这些语言产品/服务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语言需求,在发挥核心功能即解决语言问题的同时,兼具了文化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功能。例如,语言创意产品的设计为中国元素、文化与世界接轨,更好地“走出去”贡献思路;语言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未来中文及中国文化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成都大运会以上述语言产品/服务为载体,通过区域文化展示与国家形象建构两种途径助力国际中文传播:

1.区域文化展示与国际中文传播

四川作为巴蜀文化的地标,其美食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享誉盛名,川剧、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符号。

《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汉英公示语汇编》汇入了4000多个“大运词条”和“成都词条”,涵盖“川茶”“钵钵鸡”等众多本土文化词汇;《千年之约》《乐在成都》等主题推广曲生动诠释成都的城市精神;《Panda之城》中融入了“闷兜儿”“妖艳儿”等地道成都方言,并设计六国外语演唱“欢迎来成都”,通过音乐这种无国界的交流方式体现出语言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大运巷、大运号等地标性的语言景观设计也融入了熊猫、建筑等当地特色元素。

这些语言产品成为区域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营造了积极有趣的中文传播氛围,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并以此为契机引发文化关注,进而拓展中文传播的空间。

2.国家形象构建与国际中文传播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际中文传播的基础之一,中文的国际传播也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之一。

1)语言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与科技强国的形象建构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科大讯飞提供了百余台双屏翻译机等语言技术产品,应用于冬奥村、抵离服务点、主媒体中心等核心点位,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跨语言翻译服务,收获好评。

语言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有效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认同度,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产品走向国际,展示中国科技强国的形象。基于形象认可,语言技术产品的应用也就增强了受众与中文之间的联系,成为了传播桥梁。

目前大运会筹办过程中推出的系列语言技术产品除满足各类受众即时、准确的语言翻译需求,实现跨语种无障碍交流外,也更加贴合年大学生群体对科技产品的青睐。

此外,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语言技术产品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人员接触及语言服务志愿者的需求数量,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高质量语言服务与文化强国的形象建构

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也是语言文化“走出去”进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式。

首先,科技智能的语言技术产品、大运会术语库及《成都大运会参赛国家/地区名称及旗帜手册》提高了语言服务的规范性、准确性,是中文传播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语言服务能力的体现;

其次,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中的相关模块为来华运动员、官员等提供了场景会话教学、发音学习、文化科普等服务,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中文的传播力、影响力;

再者,“大运通”和“大运小译”两款app作为公共语言产品拓宽了高质量语言服务的辐射范围。其中“大运小译”app可以帮助使用者在预设的场景中学习简单的汉语口语,满足日常交际需求的同时助力中文走向世界。

不过我们也发现,目前大运会的语言产品/服务供给主要集中于运用语言技术解决即时的语言转换需求,而针对中文传播的预期,还欠缺对大学生运动员中文学习需求的了解,进而提供层次化的中文产品/服务。

二、成都大运会中文传播优化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为成都大运会中文传播提供以下优化对策:

(一)依托语言产品,优化伴随式汉语输入

不同于传统的中文学习模式,大运会期间的中文传播更强调伴随式输入,即在运动员衣食住行的场景中融入中文元素。例如,可以依托语言技术产品,在就餐区、住宿区、通勤等候区、区间班车等环境中设置吉祥物中文对话机器人,设定相应话题为运动员创设中文对话语境及语言接触机会;或是在大运通APP登录页面增加中文语音识别登录打卡选项,辅以积分等方式,提供伴随式汉语学习服务。也可以精准推送影音作品、文化科普等内容,增加受众对中文的关注度,进而增强汉语学习兴趣。

(二)开展文化活动,营造汉语学习氛围

大运会期间主办方可以抓住年轻运动员好奇心强、好胜心重、注重科技感、交互感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借鉴“汉语桥”的形式,根据运动员中文水平在大运村内分组别组织中文朗读、书法、剪纸等比赛;亦可设置VR实景体验,穿插川剧等非遗表演、科普;还可以联动场馆地标打卡,为每个场馆设置一个具有中文特色的符号,最终拼凑为一个完整图案等。并在此过程中极力优化传播内容,明确受众需求,寓教于乐,丰富大运会中的大学生运动员在中国的生活,营造汉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趣味的活动中助力中文传播。

(三)融合文化元素,丰富语言创意产品设计

语言创意产品往往以独特的设计、较强的美观性颇受欢迎。目前大运会的文创产品主要为会徽、吉祥物的衍生品,可以融合汉字等文化元素,丰富语言创意产品的设计。参考北京冬奥会各国语言“你好”的徽章设计、三赛区名称创意组合徽章等,大运会也可以将川剧、美食等元素与语言元素相结合,实现语言文化双传播。

此外,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大运村等场所准确、美观、精致的语言景观设计也有助于运动员感知中文,进而推动中文传播。

(四)结合分层需求,关注学习平台产品研发

大运会的运动员群体既是参赛者,同时作为大学生,也是中文学习的主要群体之一,这其中除了零基础学者外,也不乏有一定中文基础的学习者,可以针对其不同的需求动因和汉语水平,进一步依托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及系列产品研发学习资源,例如可以利用疫情延期举办的筹备期,开设短期汉语速成课程,从实际口语交际需求出发,提高来华运动员的汉语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中文传播力度。

(五)加强语言培训,提高语言服务质量

最后,从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为大运会的举办带来了更多挑战,如何更好地协同各方力量落实防疫政策关乎赛事举办的安全性,以及中国防疫的科学化、人性化形象。以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为参考,北京冬奥组委特设“新冠联络官”,对接来华团体、个人的防疫信息,部署防疫措施。疫情常态化模式下,大运会也需要对语言服务方(专业翻译及志愿者)加强防疫相关领域的语言培训,例如防疫术语、防疫政策解答等,以便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防疫语言服务,以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助力构建兼容并包、自信大气的国家形象,这也有助于增强国际认可度进而推动中文传播、提升中文国际话语地位。

作者简介

乔江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李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

转自:汉教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