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题研究】胡远明:中小学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022/10/26 17:33:08  阅读:178 发布者:

中小学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一)

我们先看部分中小学存在的科研现象:

现象之一:在部分中小学校,无论是几十名教师还是几百名教师,真正积极做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屈指可数,甚至一所学校也难以找出一个科研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因此学校集体缺乏课题的研究氛围。其具体表现就是学校大多数教师对科研工作没兴趣,不积极,不主动,即使是为了某种“功利性”需要,也往往是应付差事。

现象之二:一项课题,一般课题组成员通常有四五个人,国家级课题则往往有十多名成员。我们发现,能够真正参与课题研究过程的教师往往只是一个人,其他人往往都只是“挂名”而已。这就造成了该课题研究过程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课题组内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其具体体现是课题组往往只有一名教师在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其他教师很难参与或者不愿意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因此几个人的课题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课题活动。

事实上,中小学存在的这两种科研现象,我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也正是由于科研氛围的缺乏,导致了课题研究活动不够积极,科研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也比较缓慢。

(二)

对一所学校来说,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助于学校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内驱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有利于推动广大一线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反之,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一项课题而言,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助于课题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有助于提升课题组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反之,课题研究活动成了个人的“独角戏”,科研活动很难开展甚至不了了之。

从目前的科研现状来看,学校缺乏集体的科研氛围,其主要因素是缺乏科研专家的指导与引领、学校缺乏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教师缺乏科研方法和仅满足于评职称的“功利性”需求等,因此学校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课题组内缺乏科研氛围,其主要因素是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不合理、不科学,导致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经常性出现互相推诿或不知所措的科研局面,当然也与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较低以及科研责任心不强等有关。

(三)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呢?

学校良好的集体科研氛围形成,需要我们做出多方面的努力:一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课题的管理机制建设,严格课题立项、研究过程和结项评审工作,引导一线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和科研理念;二是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科研专家多沟通、多联系,积极邀请他们对一线教师进行系列性、针对性的科研普及与指导活动;三是学校要建立课题三级管理制度,即校级课题、县(市)区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管理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课题申报机制、过程管理机制、成果评价机制和课题推荐机制;四是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阅读相关的科研书籍,撰写科研感悟,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读书、写作、研究”三结合的科研局面。

课题组内的良好科研氛围形成,应做好课题的合理分工,积极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课题组成员比较合理、科学的分工就是以子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分工,即让每一名课题组成员都承担一项子课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而且每一名成员都参与了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子课题分工是研究相对独立的,而彼此所研究的内容又是相关联的。课题组成员可以经常性在一起研讨,分别就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交流与分享好的做法与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出各自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因此,课题合理分工有助于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有助于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有助于结项报告地撰写,让老师们真正品尝到了研究带来的快乐和专业成长的自信。

当然,无论是学校良好的集体科研氛围或课题组内的良好科研氛围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科研部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结束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显然,学校领导“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和激情源泉,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我们希望每一所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学校形成“人人关心科研、人人参与课题、人人争做研究”的良好科研局面,让科研成为学校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