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深入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10/26 13:54:33  阅读:250 发布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新发展形势、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使命所系、目标所在。

新的征程上,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唯有依靠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站在新的起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对完成这一使命、达成这一目标必要途径的高度概括。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这是2022519日拍摄的长江巫山段曲尺乡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强大的国内市场不仅包括数量持续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市场,也包括流动顺畅、配置高效的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拓展投资空间。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之时,我国充分发挥扩大投资的稳增长作用,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但也造成一些投资效益不高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传统投资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

当前,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拓展投资空间,提高投资收益。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在新一代通信技术、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空间;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势必也会加强。这不仅会形成当期的国内需求,也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能力。

参会人员在合肥举行的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参观“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20219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从投资主体来看,在一些基础性公共设施和基础研究领域应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而在一些市场调整比较快速的领域应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从近两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来看,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2020年,我国A股各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仍普遍维持了正增长,表明各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带来的增长机会,以实现创新转型。与传统行业投资收益下降相比,一些新的科创型企业的投资收益正在逐步上升,这会促进未来的投资增长,形成新的更高水平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还需要流动顺畅、配置高效的要素市场,提升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要素市场主要可分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数据信息市场。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便捷程度已大幅提高,但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等问题依然存在。这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逐步打破抑制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享受公共服务差异的各种显性和隐形壁垒。在国内投资收益趋于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不仅要拓展新的投资领域,而且也要改善存量资本的配置效率。这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盘活被低效占用的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改变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偏好。在技术市场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我国专利总数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整体质量需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加速技术升级迭代步伐,逐步实现对关键核心领域技术的掌控。对于可带来规模报酬递增且具有“非竞争性”的数据信息类要素,需要加快培育市场,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数据资源价值。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在此聚集,从而极大地丰富国内商品和服务、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参会者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2021526日摄)。新华社发

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利于

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发展为增进安全提供了不断巩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安全为促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没有高质量发展就难有高水平安全,缺乏高水平安全也难以保证高质量发展。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没有安全的发展环境就难以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在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长期绩效会大打折扣,这一点已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史中明白无误地得到了证明。

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福利而且会有损资源配置的效率。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石油供给主要依靠中东等石油输出国时,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战火曾使美欧等国物价飞涨、经济增长停滞,出现了所谓的长期“滞胀”现象。曾担任过美国约翰逊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阿瑟·奥肯(Arthur Okun)当时提出了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水平简单相加构造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以反映经济波动对居民福利的直接影响;而且相对于富人来说,经济波动会对贫困人口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那些社会安全网络不太健全的国家,这种影响则会更加严重。经济波动同时也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从而有损经济效率。因此,维护经济安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以致量的积累达到了质变的程度——对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之时,跃出经济视域、宏观调控层面的局限而启动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作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便是必须果断采取的实际行动。今天,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十分严峻。维护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是全体中华儿女竭尽全力所应担负的共同责任。

资料来源:人民出版社公众号(高培勇、黄群慧等著,《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大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月。)

转自:学术财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