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城市物质存量与社会经济因素有何联系?中国城市案例研究
2022/10/25 17:43:09 阅读:157 发布者:
原文信息
原文题目:城市物质存量与社会经济因素有何联系?中国城市案例研究
What is the connection of urban material stock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A case study in Chinese cities
原文作者:Tianjie Deng, Chenling Fu, Yan Zhang
关键词:物质存量 物质流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城市代谢
原载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DOI:doi.org/10.1016/j.resconrec.2022.106494
文章导读
城市物质主要由建筑、基础设施和人工产物组成,是城市抵御风险以及提高城市弹性的关键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大型建筑设施的拆除和人工产品的废弃,区域经济活动城市群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资源和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此文基于统计数据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采用MFA计算整体城市物质存量。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物质存量积累、增长率、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格局,并利用LMDI分解方法细化了城市人口、城乡结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物质强度等驱动因素,定量分析了其对物质存量积累变化的影响。
原文主要
图1 五个研究区在研究时段内城市物质存量的变化与年平均增长率
图2 研究时段内五个城市各种材料的存量变化模式
图3 三种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城市不同物体的分布情况
图4 水泥、钢铁、铜、塑料、铝的人均储量的比较
图5 以砂石为例,分析存量与年份、城市人口密度的相关性
图6 LMDI驱动因素分解结果
(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是物质存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物质强度和城乡结构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原文摘要
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工制品的生产,以支撑城市中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要为未来城市发展做好准备,增强城市韧性,需要了解城市现有建筑、基础设施和人工制品的规模。此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计算1978~2018年城市建筑、基础设施、人工制品的物质存量,探讨城市物质存量的积累过程和结构变化,分析物质存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物质存量积累较快,其构成结构以建筑物(60~82%)和基础设施(14~31%)为主,而人工制品相对较低(3~7%),其物质结构以砂石为主(66~70%)。经济发展和城镇人口是物质存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物质强度和城乡结构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和人工制品中材料存量的可持续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 资源环境与碳排放研究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