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与转化逻辑

2022/10/24 15:33:18  阅读:407 发布者: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阶段,站在人类发展大局视野上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并肩世界人民共同对抗风险挑战,走向美好未来,具有深远历史溯源和发展意义。分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来源与生成逻辑,洞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意义,能够为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发展局面打开新境,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开辟新域,为构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新力,为人类文明向更高形态演进扩展新尺度。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凝练内核,由习近平总书记首倡并多次阐发,受到国际社会长期热议,凸显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胸怀担当与大国视野。全人类共同价值格局在今天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其确立的背后蕴含着从萌芽到形成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以及向未来发展转化的强大能量,有利于提高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国际交往和谐秩序的新局面。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来源

(一)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理论洞见力与现实穿透力,指引中国创造了无数发展奇迹。全人类共同价值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视野的当代回应,带有其始终关怀人类生存境遇与发展福祉的基本色彩,具有理论生成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锚定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不仅关注无产阶级境遇的改变,更着眼全人类的整体解放。全人类共同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一脉相通,关注世界人民的和谐关系,追求人类社会普遍的稳定与发展。人作为类存在物,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关于人本质的科学定义,马克思曾作出多维阐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描述,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之于人,便如同水之于鱼,现实的个人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交往关系建立愈发完善,就必然导致在思想文化上的交融互鉴,促使人们在行为范式、价值追求中达成普遍共识。因此,人类愈是走向普遍的社会交往,在观念中取得共识的条件就愈充分,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实践基础就愈坚实,其包容力与凝聚力就愈显著。

(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相互融合的国家,在不同民族的行为范式中提炼共同价值,寻求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积累了诸多深刻的宝贵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是中国人世界观的凝练浓缩,也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处事原则,它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交往范式。“和合”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最早在史料中有所记载是被用于协调伦理关系、治理国家,即“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具有调和矛盾、处事融洽的行为指导意义,赋予了异中取同、追求和谐的价值意蕴。几千年漫长的多民族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生存与利益,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手段,但中华民族并没有以消灭、取代的姿态拒绝交流融合,而是明确了“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以“合”求“和”。正是这种在差异中找寻共同生存的民族精神,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才有了中华民族始终在这片大地上绵延不绝的文化瑰宝。“和合”理念是中国从古至今千百年实践中的重要思想精髓,为中国包容具有特殊性的个体、民族、国家的具体文化差异性凝练价值同心圆积累了宝贵理论与实践经验。在长期尖锐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踏上世界舞台伊始就以维护和平的角色示人,爱好和平,追求“和合”,未来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共赢的外交道路,展现出中国的和平定力。

(三)深植于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

人类不断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个体利益具有特殊性、差异性,国家利益也具有交错复杂的特质,如果每个个体都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均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那势必会形成冲突,造成两败俱伤。作为同处于地球家园的“类主体”,在生存发展中人类必然存在共同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站在同一利益链条之上,具有普遍性、趋同性。基于共同利益的客观存在,个体在发展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方式,只有找寻共同的利益,满足个体利益的同时关切各方利益的实现,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共同利益与诉求是共同体得以合法化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合理性前提必然与人类共同利益追求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人们为了相同的利益目标结成或大或小的各类共同体,其类型的多样化近乎覆盖人类的各个领域。这些共同体不仅具有数量逐步增长的趋势,更具有范围扩大的总体态势,印证了合作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实现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需要,而共同利益的挖掘也不断积蓄着将世界推向融合的强大驱动力。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生成逻辑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声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

人类在不断地解决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危机与矛盾中砥砺前行,如资源危机、人口问题、环境污染以及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发展的福利由少数国家的少数群体占有,发展带来的附加问题却由全体人类承担等一系列问题,致使“逆全球化”的思潮此起彼伏。这些矛盾冲突作为全球化的负面效应,绝不是人类走向合作的必然恶果,而是参与全球化的主体未能建立合理秩序导致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任务,没有发展就没有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人类共谋发展与合力解决全球问题是客观需要,全球化趋势作为时代发展大势,具有客观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因此,亟须构建和谐的国际新秩序,树立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基点,推动全球化向更加有利于全体人民的方向发展。人类共同参与广泛而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为共同价值的形成提供了广泛的主体力量与生动的实践基础,全球性问题加速频发也呼吁着共同价值引导下的人类合力共度危机。鉴于此,全人类共同价值应运而生,回应了世界人民对于重构国际秩序的迫切需要,为共同面对全球化趋势与挑战指明方向。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眼人类发展的大局站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分析、深刻把握国际社会新变化,深入总结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立足具体的、现实的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运用中国智慧对人类价值追求进行深刻凝练,并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超越了民族地域、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的差异,呈现出全人类共同书写世界未来的美好新图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人类脚下的路、肩上的事业。当今国际社会依旧存在局部地区的矛盾摩擦与战火冲突,以及发展机遇不平等、落后国家发展停滞等问题。因此,和平与发展仍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其次,公平与正义是世界人民在国际秩序中的崇高目标,也是构建合理国际秩序的重要特征。国际社会中的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平等是实现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没有公平正义,国际社会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美好蓝图就无法成为现实福祉。最后,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民主是人类进入政治文明发展史的价值目标,自由是人类发展解放维度的永恒追求。民主不是哪一国家、某一制度的专利,更不是唯一模式,而是人民作主,使世界人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改善;自由是一个整体概念、相对概念,人类既无法脱离世界整体而实现局部地区或领域的独自自由,也无法实现在毫无规则秩序下的绝对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共同事业、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视域得以确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理论贡献,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顶层价值格局。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转化逻辑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传播突破

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世界复杂局面下的向心力、同心圆,为国际社会打开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思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也具有带动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传播转化的可能。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其底层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有义务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的科学观念,继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视野和广博的人文情怀,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理论来源,具有根本性的价值指向功能。人类发展境遇始终是马克思的终极关怀,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来龙去脉十分重要,应让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更加鲜明地贯穿人类共同价值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让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活地在世界人民的视野中呈现。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向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价值支柱

全人类共同价值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极具思想价值。要让世界人民听到听懂、自发认同,就要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价值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交往越发密切,如何提高国际话语权日益成为中国对话世界的重要问题。中国站在全人类利益最大同心圆、全人类价值最大共识制高点,积极寻求全人类发展共识,为实现人类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宽广、在肩负挑战的征程上抱得更团结作出中国贡献,也必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提供强大价值支撑力。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由一定历史阶段下,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些观念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发展面临主要矛盾的转变而丰富完善。因此,中国要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讲透彻,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占领学术高地,准确、完整地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用中国自身行为示范与引领全球治理生动实践,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人心,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价值支柱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向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展现,为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事务作出具体价值规范与行为指南。“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引领建立的国际合作平台,使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落地的现实通路与发展的未来空间。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求积极构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反映人类的真实需要,有效实现发展的互利共赢。在深化人类利益共识和共担风险挑战的深刻体悟之上,需要让世界人民真切感受到全人类共同价值带来的长远益处,以此强化当代人类的“命运与共”时代共识。只有这样,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可度才会越来越高。也正是在达成各国利益共享、目标共赢的价值共识上,“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长足发展建设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还是挖掘共同利益、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未来可能,都离不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驱动作用。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向推动人类文明的更高形态发展

人类文明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生产的总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先进价值观念的凝练总结,在精神文明中,以覆盖全人类的整体视野与广阔胸襟,融合了我国文化精髓,吸收他国优秀文化精神。在物质文明中,共同价值广泛促进人类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主张兼顾各国公平的参与机会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利于人类共享物质文明成果,推动物质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只有世界人民团结地站在一起,摒弃独占独享的零和博弈思维,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体现着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坚定理想和不懈努力,尊重文明多样性,鼓励世界优秀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互鉴,使每一种先进优秀的文化形态都能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观照之下得到长足发展,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作出宝贵贡献,蕴含着走向更高文明形态的发展可能。

【来源】《时代报告》2022/7 总第448期。

【作者单位】刘雨乔,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