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湖北发现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2022/10/8 17:47:54  阅读:139 发布者:

928日,国家文物局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湖北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人员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

“郧县人3号头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专家表示,该头骨化石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头骨眉弓明显隆起,具古人类性状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国家文物局供图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近期,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1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

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约35米,发现于距地表深约0.62米的文化层,目前已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形态清晰,未发生明显变形,同时伴随出土大量动物化石与石制品。

“郧县人3号头骨”与前2具化石埋藏环境、伴生动物群与石制品技术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断应属同一时代,具体还需要科技测年确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汉水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人类起源热点区域之一,湖北境内发现了约100万年的郧县直立人、约99万年的梅铺直立人、约50万年的白龙洞直立人、约10万年的黄龙洞晚期智人和15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堪称人类演化廊道。”

据他介绍,2022518日上午化石初露,按常规化石发掘程序进行初步清理。下午430分,经项目负责人陆成秋初步确认为古人类头骨化石,停止发掘清理,保持原状,加强安保,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领导和专家。经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专家邢松研究员进行视频连线,进一步判定为古人类头骨化石。

头骨化石目前仅出露颅顶及部分眉弓,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头骨化石面骨附近的地层堆积中,同时出露较多化石,性质不明。

现场观察发现,头骨保存完整,颧弓保存良好,未见明显变形,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具古人类性状。

学堂梁子遗址出土了小猪等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

化石发现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合作团队,成立以高星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工作组,开展前期论证,制定科学周密的考古发掘方案。

高星说,发掘前引进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完成遗址实景三维数字模型和ArcGIS系统建立。为确保学堂梁子遗址今后的考古发掘更加可持续、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根据最新的田野考古规程,对遗址重新进行地点和发掘区划分,采用新的NE布方系统,布1米×1米探方。

据了解,学堂梁子遗址分为学堂梁子、东梁子、西梁子、中梁子、大坡子五个地点,其中学堂梁子为第一地点,第一地点又划分为ABCDE五个发掘区,BCE2021-2022年工作区。

迄今,B区共揭露4层:第1层耕土层;第2层深棕色(10YR 5/3)粘土质粉沙层,含大量钙质结核,较多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少许植物根系;第3层黄褐色(10YR 5/8)粉砂层,较疏松,含少量铁锰,大量钙质结核,出土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少量石制品及大量动物化石;第4层粉砂层,局部出露。

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国家文物局供图

B区共揭露203平方米,出土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45件石制品和可辨别205件动物化石(K1出土39件动物化石)。可识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有剑齿象、犀、貘、牛、鹿、猴、野猪、小猪、鬣狗、大型猫科等种属。

郧县人处于直立人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上,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来源:新京报

转自:“中科院之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