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网络首发 | 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演化过程及网络赋能机制研究

2022/9/1 10:31:09  阅读:290 发布者:

作者简介

刘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建青,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及关键词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匹配的商业模式将小农户纳入网络是激活小农户内生能力,助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案。本研究聚焦“农产品电商小企业怎么样将BOP生产者(本文即小农户)纳入网络结构”这一研究问题,通过对25家农产品电商小企业走访调研,对42位中高层管理者、小农户及村干部的深度访谈,获得了47.9万字一手访谈资料,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归纳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动态演化过程及网络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电商小企业的农村网络嵌入并非只是受农村结构要素被动影响的过程,还是一个主动创建、强化和巩固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网络搭建期、网络扩张期和网络成熟期),企业分别通过结构性锁定、结构性拓展、结构性剥离三重差异化机制,逐步将小农户纳入本地网络、跨区域网络及外部市场网络。这一过程中,企业逐步建立、强化并巩固在BOP人员与TOP资源、BOP产品与TOP市场之间的“桥接”作用,这是实现小农户网络赋能的关键机理。本文最终建构了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演化过程模型、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赋能模型,为以小企业为主体助推小农户共富实践提供新启示。

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生产者;网络嵌入;演化过程;网络赋能

首发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LKGP20220705001&uniplatform=NZKPT&v=VIbbzDF5eSv9OVlpER12UMuR_bjPqlC1uB1G73nIZN1TZPCelv7MxJ6N8c-veF6

研究缘起

贫困仍然是世界重大发展议题,全球都在探索有效的减贫模式。由于企业具备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机构所没有的工具和资源,社会各界对基于市场的商业减贫模式越来越感兴趣,企业自身也越发意识到,其创新产品及服务既有利可图,又能够为消减贫困、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等社会性事务做出贡献。关于消减贫困及促进低收入人群发展,学术界已经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社会责任、包容性创新、社群底层人群赋能等议题上展开了多番论辩和探讨。然而,减贫及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目标,即便商界领袖和企业管理者也并不真正了解如何才能使金字塔底层贫困人群(bottom of pyramid,以下简称BOP)永久摆脱贫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低收入人群减贫及发展问题上,中国最近廿年一马当先的脱贫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1世纪初,曾通过TOPtop of pyramid,以下简称TOP)产品下沉BOP市场的“自上而下”刺激性消费方案改善农村贫困状态,当前更为关注通过BOP产品上行TOP市场的“自下而上”产业可持续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及发展问题。这种企业深入基层与农民共同发掘商业机会的模式,被视为真正的社会嵌入性减贫及发展方案。关键机理在于通过匹配的商业模式将底层低收入农民纳入企业网络,进而驱动其内生能力。由“卖给农民更多现代化产品”到“购买农民产出”,体现了企业社会理念与农民商业角色的双向转变。一方面,农民由被视为单一的消费者,转向了生产者、合作伙伴等角色,尤其生产者和合作伙伴的情况,或者复合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情况值得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企业嵌入农村的社会目标转向赋能底层农民,包含两条基本研究脉络:聚焦大型企业或传统企业BOP网络行动,探究优质资本或成熟商业模式对乡村的“输血”移植;聚焦底层突破式创新行动,如小企业农村新商业模式研究。前者在中国近年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外援作用,后者则形成了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在优势资本鞭长莫及的边陲落后乡村,小企业通过创新模式、吸纳小农户、凝聚农民社群,催生了当地新兴产业,成为盘活当地经济及社群的先驱力量。尤其是近年电商技术孕育的“差异性需求市场”,促进了电商技术与乡村产业实践过程融合,催生了全国各地农村电商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且这种促进作用还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然而,现有文献内容多聚焦对成熟模式及优质资本嵌入机制的研究,案例选取多为大中型企业嵌入农村的典型个案,忽视了数量众多、深度嵌入的农村小企业。尤其是这些小企业是如何克服资金、管理、技术等多因素劣势,将同为贫弱状态下的小农户纳入企业网络,进而实现了双向效益?现有小企业相关研究一方面对农村商业发展的现实情境关注不足,缺乏关于小企业与小农户互动的案例开发和经验研究;另一方面,静态截面式研究众,动态过程式研究寡,忽略了小企业开发和实施BOP战略所涉及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从过程视角探究小企业如何将小农户纳入网络结构,对实现小农户网络赋能、助推农民共同富裕及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本文提出研究问题:小企业嵌入农村过程中怎么样将小农户纳入网络结构并实现赋能?其动态嵌入机制如何?以农产品电商小企业为嵌入主体,以小农户为嵌入客体并将其视为生产者和合作伙伴角色,选取了多家已经稳定嵌入农村且发展势头良好的小企业,基于偏实证的复制逻辑,归纳案例企业BOP网络嵌入的3个主要阶段,探究网络嵌入演化机制及网络赋能内在规律,为小企业农村网络嵌入及赋能小农户提供启示。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25家农产品电商小企业的47.9万字一手访谈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程序编码方法,深描了农产品电商小企业将BOP生产者纳入网格结构的动态图景,提炼出3个理论命题并呈现了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理论过程,最终构建了网络嵌入过程模型和网络赋能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是一个依情境变化而灵活调整网络嵌入策略的动态过程。面临BOP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初始情境,小企业实施了结构性锁定策略;面临本地网络资源阈限的发展情境,小企业适时调整为结构性拓展策略;面临网络过载的发展情境,小企业实施结构性剥离策略。第二,农产品电商小企业通过多层次网络嵌入助推BOP生产者网络赋能。小企业在不同阶段(网络搭建期、网络扩张期和网络成熟期),分别通过结构性锁定、结构性拓展、结构性剥离三重差异化机制,逐步将小农户纳入本地网络、跨区域网络及外部市场网络,逐步提升了BOP生产者生产合作能力、市场参与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实现了网络赋能。第三,农产品电商小企业的农村网络嵌入并非只是受农村结构要素被动影响的过程,还是一个主动创建、塑造和维护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小企业逐步建立、强化并巩固在BOP人员与TOP资源、BOP产品与TOP市场之间的“桥接”作用(Bridging),对BOP生产者发挥关键的网络外部性作用。

本研究主要对网络嵌入和社会资本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第一,归纳出小企业BOP网络嵌入的演化机制,刻画了小企业通过差异化机制将BOP生产者纳入企业网络的动态过程,推进了现有BOP网络嵌入的静态线性过程研究。本研究以小企业与小农户在资金、能力、风险抵御等方面双向薄弱的特殊情境,探究了以小企业为主体的BOP网络嵌入过程机理,深描了小企业实现小农户网络赋能机理,弥补了现有文献重点聚焦跨国企业或本土大型企业网络的不足。第二,延续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主导的企业BOP网络嵌入研究脉络,在社会资本理论“绑定”和“桥接”双重作用基础上,检验了企业BOP-TOP网络的桥接或纽带作用,指出“桥接”是小企业与小农户双向社会资本集聚的关键。进一步阐述了不同情境下小企业网络“桥接”的层次性:“建立→强化→巩固”,并厘清了其促成机制“结构性锁定、结构性拓展、结构性剥离”,尤其是通过“结构性拓展”而形成的“跨区域桥接”成为企农双向社会资本网络赋能的关键内在机理。第三,相较于文献聚焦企业嵌入的BOP环境影响因素,较少探讨企业嵌入对BOP社会结构影响,本研究指出小企业不仅受农村网络位置、资源等因素影响,还通过差异化嵌入机制推动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小农户整合及重组,逐步促成了当地农村新网络结构生成,从而丰富了社会嵌入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编码检验了网络结构、网络位置和网络资源等社会嵌入理论维度对小企业BOP网络嵌入影响,拓展了网络需求和网络回报两个维度指标及内涵。

本文结论对小企业农村网络嵌入及农户赋能具有如下实践启示。第一,小企业可借鉴“结构性锁定、结构性拓展、结构性剥离”机制循序渐进嵌入农村网络。小企业所嵌入网络位置随内外部情境而变化,即由嵌入“本地网络”到“跨区域网络”,由“跨区域网络”再嵌入“外部网络”,这要求管理者敏锐感知情境变化并适时调整决策机制,建立、强化并巩固在本地产品与外部市场、本地社群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桥”的角色。

第二,农产品电商已经从促进农产品流通延伸至生产端,面临农业前期投入大、农村不确定性高、农户资本薄弱等不利因素下,农产品电商小企业容错试错空间狭小,单次判断或决策失误就可能招致失败。小企业嵌入农村初期应克服冒险急进,探明当地农村网络客观环境,整合小农户并适度投入资源,待本地生产网络稳定再有的放矢整合资源。第三,地方政府应鼓励小企业与小农户“多向抱团”网格化发展,推动小企业与小农户“互嵌-合作”、小农户与小农户“组织-结社”、小企业与小企业“引领-集群”。尤其是从政策供给视角转向政策需求视角,不过多干预网络嵌入初期的小企业,而是重点评估网络拓展期(2-3年)小企业潜力并给予政策激励,进而联合当地其他小企业一道控制产业适度规模发展。

本文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首先,本文将小农户概化为BOP生产者探究小企业将其纳入网络的过程机制,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不同类属小农户的禀赋异质性,追问小企业面向禀赋异质性小农的网络嵌入机理。其次,社会科学研究不应将社会资本当做灵丹妙药,本文只讨论了小企业网络嵌入对自身及小农户社会资本正效应,然而近年来企业农村网络嵌入引发的负面效应受到诸多关注,后续研究可展开深入探讨。最后,未来可横向比较不同模式小企业BOP网络赋能机制,或通过多案例研究寻求更多理论创新。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